
人本為心的醫療
林肇堂》用賺到的餘生,造福眾人!
2019/5/31
林肇堂醫師之專長為內科學、胃腸學、消化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內視鏡學、超音波術等。研究領域包括胃癌、幽門螺旋桿菌、胃腸內分泌學、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之流行病學、基因體、蛋白質體、生物標記、及海量數據(大數據)研究。
「只有你變色耶!呈藍色反應!」 巡場助教大喊著,因為只有院長自己帶來的糞便檢體,經過檢驗試劑,變色了…。拉回大三場景,在約有百人的實驗室、每位學生拿著自己糞便做潛血檢查,對於從未做過任何身體檢查,只被臨床判斷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的院長,第一次發覺自己的身體,原來平常就處在潰瘍默默出血的狀態。
「你的十二指腸潰瘍很嚴重!已經都變形了。 」 王教授看著胃鏡的相片描述病情,這也是院長第一次證實自身疾病的狀態。大五那年,恩師-王德宏教授已經從日本將胃鏡檢查的設備與技術引進台灣,林院長一馬當先,要求王教授替他作胃鏡檢查,他笑著跟我們說,當時即使有吞了麻醉藥、作了局部麻醉,自己還是吐的滿身、滿髮的嘔吐物,留下痛得半死的記憶。
但這場辛苦的胃鏡檢查、確認他有嚴重的潰瘍,讓他不需當兵,多了一整年在外頭思考的時間。原本對各科都有興趣的院長,後續回到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來,被恩師的熱誠感動,進入腸胃科並學習操作胃鏡;當上總醫師、還是嚮往外面世界的他,想離開台大尋找自己的天地,此時,卻被另一位台灣消化醫學大老、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和王恩師的鼓舞,終究又回到母校攻讀博士班。另一方面在羅東和台灣西、南部到處看診,當起流浪醫生後,看遍許多奇怪的疾病,反而練就醫術突飛猛進!
「我看不見了?!發生什麼事情…」第一次休克、大出血卻發生在美國衛生院的院長,血紅素值只剩七…。37歲就升到台大副教授的林院長,慎重地選擇人生每次踏出的步伐,1990年決定帶著全家到美國進修,從醫師身分轉換到不熟悉的研究領域,卻飽受文化差異、早晚奔波實驗,壓力極大!

這天,極度不舒服的他,前腳才跟BOSS請假,一回辦公室就趴在研究桌上無法起身,眼睛瞬間失明、肚子又陣痛難耐,只好讓同事攙扶進廁所解決,下一秒就解出大量黑便,馬上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差點小命不保。這時,胃鏡檢查已經大幅進步到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可顯影在螢幕上,替林院長作胃鏡的正是同一位實驗室的外國胃腸科醫師,這位年輕同事操作胃鏡卻不嫻熟,一直找不到潰瘍出血的傷口,林院長嘴中插管無法說話、只好手亂比劃想提醒他傷口的位置,內心卻只能乾著急。
爾後回台,擔任消化科副教授時又二度出血,林院長終於決心要親自服用一種全新的潰瘍治療方法,那就是用三種藥物合併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自己先嘗試吃藥控制,連續吃了一個月的藥物後,沒想到不但沒有再度出血,竟然到現在,整整27年都沒再發病過,連最愛的咖啡都可以好好品嘗!也不再擔憂哪天又突然大出血、或胃又痛了。
註*:目前治療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吃藥療程只需約七~十四天,詳情請諮詢專業醫生的診斷。
【幽門螺旋桿菌|胃潰瘍?胃癌?人類遷徙】
「我覺得你會拿到諾貝爾獎耶!?這發現太重要了。」 因為研究與馬歇爾醫師成為朋友的院長,憶起2004年他詢問熱情洋溢的馬歇爾醫師,他一口表示自己絕對會拿下此獎,嶄露深藏的信念。

下一頁看更多:追夢,就不要怕打破前人框架,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誰是最大的獲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