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意義|回歸生活的自由 】
「你永遠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員。」謝醫生常鼓勵著年長病友!
有很多老年患者,由於之前不注重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目標,往往是慢性併發症出現腎病變、冠心症、眼底病變才來求診,老年人自責的說「現在沒用了!只會拖累家人」,慢性病及其併發症遺傳關聯,老年患者的情形可能是其兒女甚至孫子未來的寫照,老年患者藉由學習良好的照護方法並將此方式帶回家庭,讓家庭成員提早獲得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接受檢查,進而預防並延緩糖尿病及慢性病發症的發生,謝醫師強調家庭加入醫療團隊照顧老年患者不但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家庭成員也會更健康。
診內STORY 19歲的妹妹的筆記本
眉頭深鎖的漂亮女孩被長輩帶來我的診間,一旁的長輩連還沒等女孩坐下就忙著告訴我女孩因,血糖控制不好、工作不順、整個生活亂掉…,女孩一直抿著嘴,「妹妹!你這兩年很辛苦喔,沒關係,以後我們來支持你」,第1 型糖尿病確診 2 年了,女孩放鬆了深鎖眉頭,我拿張紙畫了張曲線圖與她討論身體的胰島素狀態並分析三餐前施打短效胰島素的用意。

起初年輕的女孩還會搖頭反應,逐漸在我的提問中安靜思考,原因很簡單,大部分的病友完全不明白自己飯前打針的用意是為了模擬餐後的胰島素,只是依照次數執行,女孩更不知睡前那一針是模擬基礎身體它每分每秒需要的胰島素,更不會知道沒吃東西時其實是不需要挨一針的。
就這樣一往一來指導妹妹計算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與打針單位數、對照表等概念,我還開玩笑跟她聊如果以後會計算的話,假設平常一餐只吃 40 克的碳水化合物,萬一今天跟男友吵架心情不好,只想吃 20 克的碳水化合物或想跟朋友開心吃大餐慶祝,就知道該如何控制血糖的高低,讓一直努力想控制好病情的妳,朝對的方向前進。
「妳的人生從此就自由了!」 三周後,年輕女孩臉上終於有笑容還會跟我開玩笑,她打開自己的筆記本,認真分享自己每天七次的血糖紀錄,我常跟她說「生命是美好的,妳也可以結婚、生孩子,這種病,醫師我一定會用專業技巧幫助妳!」
診內STORY 86歲阿婆的笑容
「醫生救救我!我換了好多醫生…因為人家介紹你是新來的糖尿病教授,所以就來看你了。」被推著輪椅進來的阿婆看到我,有點哭聲的鼻音說道自己的病程,因為很多慢性病病友都會到處求診、找醫師,老人家一天打三次胰島素,已經打了二十幾年,糖化血色素正常控制在七以下,但她全都在九以上,問題是這位高齡快 90、眼睛已看不清楚、手也沒氣力,只能依靠 90 歲先生幫她每天打針,經過我仔細評估後,阿婆其實可以不用胰島素而改成口服藥。「阿姨,你想不想拿掉胰島素?不打針?」「當然想拿掉啊!可是以前的醫生都說不可以耶…」「我會幫你想辦法!當看完你所有的檢查報告和用藥結果後,下周會全部拿掉,但你要按照我講的去做,不用擔心,我也會教你先生怎樣測血糖和作筆記。」結果下次回診,阿姨的先生做出超認真的紀錄本,自己設計的表格比醫院提供的還細緻,配對血糖也記得很清楚,現在她不用常常來找我,因為已經控制好了。上次阿婆還直接走路、不用坐輪椅來看診呢!「阿姨!今年你最棒的事,就是終於可以規劃去玩了!」「真的,我以前都不敢出門,因為要打胰島素…」
謝醫生常跟病人表示,就是因為你願意就診與治療,把自身經驗重新帶給家庭的成員,改變了觀念、生活習慣、提高家族成員的健康識能,將未來家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給延遲等,改變的種苗其實就是由你開始播種,擁有新生活的可能性,這就是謝醫師心中醫療的真正意義!
【編輯 / 資訊室 數位行銷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