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攝護腺癌診斷新利器
2021/1/14「磁振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MRI/US fusion)」則是指透過電腦運算,重組攝護腺與腫瘤的核磁共振3D影像,再將其與即時的超音波影像結合,便可以在超音波上清楚看到腫瘤區域。標記完腫瘤區域後,醫師再從會陰部的皮膚直接扎針切片,此方式能克服傳統上攝護腺前方...
微創關節手術 功能恢復快速
2021/1/6以人工膝關節手術為例,李副院長使用微創手術技術,出血量較少,無需放置引流管,在術後當日或隔天上午,病人即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大大縮短術後康復適應期,這樣的技術,亦可應用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關節退化不良於行的長者,實為一大福音。
微創正前位髖關節置換
2020/12/23洪誌鴻醫師在微創手術中藉由統合治療(麻醉、針灸、復健)的加入,以及在手術中盡可能地降低肌肉韌帶組織的傷害,因此不論膝關節置換或髖關節置換,多數病人於手術當日就可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也因為疼痛感的大幅降低,許多病人於術後隔日便可出院返家休養。
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及研究團隊 救命,保肢,顧功能!
2020/12/8本團隊集合骨科、病理科、放射科、放射腫瘤科、成人及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提供以下專業醫療服務: 1. 骨腫瘤之多維列印輔助精準導航手術 2. 惡性骨肉瘤生物性保肢重建手術 3. 惡性骨骼肌肉系統腫瘤之 - AI 輔助影像及病理診斷 - 精準藥物治療
局部麻醉下無止血帶完全清醒技術(WALANT technique)
2020/11/9安全的麻醉方式加上術中與病人互動,即時監測手術成效,進一步確保手部骨折固定後的最佳穩定度、軟組織鬆解後的最大活動度,以及上肢受損神經功能重建後,調整肌肉肌腱至最適當的張力,可有效減緩傳統手術全身麻醉後不適及縮短住院時間。
腰椎滑脫微創前、側入路手術
2020/11/9針對腰椎滑脫、椎弓解離者,可選擇利用微創傷口進行手術矯正固定,減緩背部肌肉的手術傷害及神經損傷之風險,術後傷口不明顯、恢復快、幾乎無疤痕,另因椎體間支架接觸面積較傳統支架大,為加強支撐力及融合機率,亦可搭配導航影像進行手術,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保健心生活 遠離主動脈剝離
2020/10/12主動脈為人體最大的血管,血管壁具內、中、外膜三層,若血管壁受損後受血流壓力導致內膜破裂,則稱為主動脈剝離;此時原於主動脈中流動的血液會經內膜裂孔流入內膜與中層間的縫隙,影響正常血流的供應,依內膜破口位置及各動脈分支受影響情形,造成肢體或腦部...
神波刀治療顫抖症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丘腦燒灼術
2020/10/12原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是國人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至少占有4%1,保守估計約有13萬以上國人受此疾病困擾。最常見的表徵就是雙手執行動作時無法控制的抖動,對於病患的生活品質常會帶來極大的影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