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貴報報導,全台將有四到五個醫學中心計畫購置昂貴的質子治療儀器。質子治療是否優於新的光子治療?在美國,質子治療主要用於攝護腺癌,如果不治療攝護腺癌,則擁有質子治療儀器的醫院都會虧錢。
根據數個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雜誌》(JNCI)最新的研究報告,比較質子治療與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雖然在治療後六個月時,質子治療的副作用較小,但是這個優勢在十二個月時就消失不見。而且,全美流行病學監測機構(SEER)數據庫顯示,接受質子治療的病人有較高胃腸道毒性。
根據 JNCI 的報告,接受質子治療的病人教育程度較好,較為富裕,較為年輕,較少合併症,及不需加荷爾蒙治療(病情較輕)。而接受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的病人,治療範圍常包含骨盆腔淋巴結(病情較重)。放射治療最重要的是長期副作用的問題。至今,我們沒有看到長期追蹤的療效報告。
Loma Linda 大學醫學中心使用質子治療已有足夠的年份(台灣也有代理商介紹病人進行治療),但只提供了短期 PSA (攝護腺特異抗原)控制的訊息,一直沒有提供長期治療結果。 所以,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質子治療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現在,美國哈佛大學醫院和賓州大學醫院正進行一項前瞻性隨機試驗,要回答這個問題。美國放射治療學會(ASCO)也主張現階段質子治療應在臨床試驗的條件下執行。 在看到實驗結果之前,我們應該怎麼辦?個人認為任何宣稱質子治療副作用更少的新聞或廣告,都應該在空氣中消失。我們不應該支持沒有證據的空泛言論。更重要的,病人在接受質子治療的諮詢前,應該被清楚告知:目前,沒任何證據顯示質子治療能減少副作用或增加控制癌症的機會;台灣病人有知的權利。
中國時報 鄭鴻鈞 和信醫院
補充說明
質子治療在美國是一項相當昂貴的治療。大型案例研究的報告很少。IMRT 的進展多少拉近「傳統放射治療」與「質子治療」的效果差異。
這項報告只是針對攝護線癌的病例研究。當然,攝護線癌的治療,依年齡、病理分級等有相當多的選項;也會應病人的認知、醫院經驗、醫師專長、經濟情況等而改變。期盼大型可靠的臨床研究,恐怕短期內難以實現。
在這之前,病患的考量也許在於花費幾十萬的「治療選項」是否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