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HD進行曲》我家的好動寶貝!
「老師說弟弟又在教室調皮、不聽課,還常常記憶不好、忘東忘西 ? 但醫師!我家寶貝只是個性比較熱血,太有正義感,班導是不是給他貼標籤阿…?? 」 在台灣,每100個孩子就有6-8位可能患有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的疑慮喔!!
其實很多ADHD的孩子們是非常熱心、有領導力,因為這樣特質才能帶領團隊往前衝,也是媽媽的林秀縵醫師觀察,孩子的智商沒問題,只是生病需要治療,讓他的優點更能發揮。
張倍禎醫生也表示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很聰明,充滿好奇心,腦子裡裝滿了創新的點子。給孩子「 ADHD 」的診斷是為了幫忙他們克服學業與人際關係方面的困難以及找出他們的優勢。
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建議父母盡早帶孩子到門診就醫,接受專業評估。早期的評估和治療不但可以協助孩子打穩基礎,也有助於發掘孩子的特質和潛能。一起幫助你家的寶貝跳更高吧!
➤ 認識ADHD: 100位孩童中有6-8位的可能性
ADHD是一種腦部疾病 ,林秀縵醫師說這些孩子智商沒問題,發病主因跟前額葉的腦部皮質發育較慢
有關聯,影響他的整合能力,孩子無法控制行為,常有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衝動表現,造成生活混亂。
因此越早發現、治療就能幫助他順利渡過學習期至成人階段,後續更能指引其適合的職業考量。
根據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資料,在台灣6-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盛行率有7.5%左右,簡單說100位孩童中約有6-8人疑似有ADHD ,但實際上台灣就診率卻只有24 % 。
➤ 常見疾病迷思 Q&A
Q1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長大就會自然痊癒?!...
張倍禎醫師 : 患有ADHD的兒童不一定「長大就會好」。大約60-70%的ADHD兒童進入青春期會繼續出現 ADHD症狀,有些人成年後仍會有ADHD的症狀而影響到生活。成長中的少年,過動症狀似乎會減緩,然而注意力不足的問題常持續到成年。
Q2 : 我孩子不可能有ADHD!他對他想要做的事不會沒有辦法專心,比如說打「神魔之塔」。
張倍禎醫師 : 可以集中注意力的人仍然可能罹患ADHD。有ADHD的人難以長時間保持注意力,但是他們和很多人一樣,可以專注於他們有興趣的刺激活動,例如電動遊戲。
Q3 : 因為ADHD的學童不如同學聰明,孩子會不會被編到特殊教育班?
張倍禎醫師 : ADHD不會影響智力。ADHD兒童和別人一樣聰明。不過許多ADHD孩童在學業上的表現比不上一般小孩。許多ADHD兒童同時也有學習障礙,而學習障礙必須透過特殊的方法才能治療。只要父母和老師運用一些技巧幫助他們,例如正向鼓勵、教導組織和學習方法,以及輔以趣味性的教具,大多數ADHD兒童都可以適應一般的班級。
圖說: 》ADHD孩子在生活中常見的幾大症狀
➤ ADHD 簡易檢視表
01. 持續超過 6 個月以上,症狀分為 (a)不專注主顯 (b)過動或衝動主顯 (C)混合表現
02. 出現在兩個情境以上發生,比方家裡、學校、親友間、上班 。
03. 在 12 歲之前就開始出現以下表症狀,常見年齡是幼稚園剛上小學階段。
04. 症狀明顯干擾, 降低社交、學校或職業功能的品質。
05. 非其他精神疾病導致。
• 註 : 以上僅供參考,進一步疾病診斷, 請找專業醫師諮詢
NO | 注意力不足 | 過動衝動 |
1 |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 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
2 |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 在課堂中或其他須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
3 |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於主觀感覺到不能安靜)。 |
4 | 無法完成老師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物,包含學校課業、家事零工、或工作場所的職責 (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
5 | 缺發組織能力。 |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常像「馬達」推動般經常四處活動。 |
6 | 常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須持續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 經常說話過多。 |
7 | 容易遺忘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 |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
8 |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 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
9 |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貿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
➤ 好動寶貝的練習曲 ♪ 治療簡單聊
詢問林秀縵醫師,通常治療ADHD的孩子,在不同階段醫師給予的方法皆不同,爸媽不需過度擔心小小孩會在一開始就進入藥物治療的環節。治療的黃金時期,建議越早越好,建議不以超過國小三年級較佳,避免在學習階段會落差同齡者太多,導致孩子喪失自信心或不容易與同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一些太晚接受治療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抗拒性會比一般孩子更顯著,更難以進入狀態接受治療。另外,ADHD也可能導致其他共病症,如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等,故為了引導孩子能好好進行日常生活與學習成長,早療是最佳的選擇!

➤ 找心智醫生談 ❤ 爸媽的練習曲♫
「看心智科? 孩子很好,是老婆太緊張啦!」
「 會不會去看醫生,就要吃藥? 我家寶貝才四歲呢… 」
四月是兒童的大日子,身為世界明日希望的孩子,在開心陪他度過玩兒童節後,也要好好留意他的情緒健康! 節奏越快的當代社會,2017年根據衛福部統計的一份報告指出台灣孩童有近1/3的心理健康需協助,
其實心智科提供的服務,不只是客觀檢查、疾病判斷和治療、幫助爸媽學習親子技巧,團隊也會提供社會資源的協助比方療育補助的申請方式喔! 重點是讓醫師和團隊陪你- 如何將孩子照顧好 !
因為"你"才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學習DEMO呦❤❤❤
想要更了解「心智科」的日常兩三事嗎? ★歡迎深入「醫師專訪」一探究竟 傳送門
【資料參考&諮詢整合】
-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資料網
-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家長手冊」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 兒童心智科 – 林秀縵 醫師、張倍禎 醫師
- 了解更多:兒童心智科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