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術是用來做為處理上呼吸道堵塞時的手術,藉此使呼吸道暫時從氣管直接與外界相通,不需經過鼻子吸喉咽等部位
聲音沙啞超過兩週沒有恢復,或說話或歌唱之聲音使用耐受度明顯降低時,請及早接受喉科醫師的檢查與治療;排除惡性疾病的可能性
台灣發生喉癌之男性病人遠多於女性,在年齡層方面好發於 40 ~ 70 歲。喉癌原因和抽菸過度、喝酒有相當之關聯存在。
發生在會厭區的感染稱「急性會厭炎」, 造成發炎與水腫,進而產生呼吸道阻塞。由於它有致命的危險,因此對於此疾病應保持高度警覺
下咽癌主要的致病因子還是跟抽菸、喝酒及檳榔有關,尤其酒精及檳榔更是明顯造成下咽癌的原因。長期因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刺激也和下咽癌的產生有關連
針對頸部腫塊,應詳細詢問病史,並配合腫塊之特性以內視鏡檢查鼻腔、咽部、喉部。如有必要必須以細針抽取頸部腫塊進行細胞檢查,或進一步
若音啞超過2週以上,藥物治療或休息無明顯改善時,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症狀產生相當快速,剛開始時 有喉嚨痛、發燒、身體不適、吞嚥疼痛等,有時會伴隨轉移性耳朵痛、頸部淋巴腫大且觸痛、背部及四肢酸痛、寒顫、聲音沙啞。
我們先認識聲音產生的原理:透過腹部肌肉收縮使得胸腔擴張及橫隔膜上移,接著肺部的空氣被擠出通往氣管,空氣會經由氣管通過聲門而振動聲帶,聲帶會因應呼氣的速度及調整聲帶的厚薄度同時發出聲音。
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環,協助人體對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正常成人體內約有 800 ~ 1000 顆淋巴結,其中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 ~ 300顆,位在頸部,這是因為「病從口入」,人體的感染途徑或後天免疫能力的建立,大多先由上呼吸消化系統感染或侵入,因此臨近口鼻咽喉部位就需要有較多的免疫防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