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死亡率比人人聞之色變的肺癌還要高
許老先生87歲,雖曾中風過,生活大致上能自理,平時只需家人稍作攙扶。最近一個星期咳嗽帶有黃痰,走路的時候呼吸喘促,一小段路就要休息一下。今天清早被兒子發現精神恍惚,躺在床上都很喘促,量了體溫發現高燒到38度,兒子趕緊送他到急診。X光上有明顯肺炎(如圖1),合併臨床上呼吸衰竭的表現,以及休克徵兆,像是低血壓、意識不清,醫師緊急插管維持呼吸,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住進加護病房。痰液培養的報告,3天後長出肺炎鏈球菌。
楊太太43歲,患有糖尿病,3天前發燒到39度,全身酸軟痠痛,精神不好、胃口不佳,些許咳嗽但沒有痰,還稍微瀉肚子。因連日反覆高燒,半夜到急診就診,X光可見左肺肺炎(如圖2),因此收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當天下午因呼吸喘促加劇而昏倒,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X光上肺炎的進展迅速(如圖3)。醫師除了使用抗生素,更根據臨床症狀加上抗流感藥物。因嚴重肺炎所致缺氧,於第3天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4天後疾管局回覆,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報告為陽性。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的公布,十大死因的第1名為癌症(每十萬人口123.4人),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每十萬人口39.2人)。然而十大死因的第4名肺炎(每十萬人口53人),死亡率比人人聞之色變的肺癌還要高,反而是個必須重視的議題。
肺炎可能是細菌感染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肺炎,是因病原菌進入到肺臟感染,導致一連串免疫反應的結果。常見的病原菌有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等細菌。典型的細菌性肺炎,就像許老先生,有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黃痰、甚至會呼吸喘促或胸痛;另外是感染症的表現,像是發燒、畏寒等;最後合併胸部X光上的變化。有時候來勢洶洶,甚至出現併發症,像是呼吸衰竭或休克的表現:末梢發紺、低血壓、意識不清、四肢冰冷或尿量減少。然而,年長的人或是其他免疫力不足的情況,可能只以胃口不好、疲累或是精神恍惚等不明顯的症狀表現。
除了上述的細菌,病毒、黴漿菌、披衣菌或是黴菌等,也可能造成非典型肺炎的表現。臨床症狀上,與細菌性的典型肺炎不同,可能有其他非呼吸系統的症狀。如楊太太受到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除了高燒、肌肉痠痛、一些呼吸道的症狀,如咳嗽,還有其他腸胃道的表現,像是腹瀉或胃口不佳等。
肺炎必須小心的是發生致命性的併發症
肺炎令人擔心的,不僅止於疾病本身的影響,還有併發症的傷害,像是局部變成肺膿瘍,須延長治療的時間;併發肋膜積水,可能要胸部超音波協助下引流;甚或是系統性的併發症,像急性呼吸窘迫症,或敗血性休克等,不但引起多重氣官衰竭,甚至讓病人走向死亡。
年紀大或是身體素質不佳,會增加得到肺炎的風險,像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營養不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臟病等病人,或是免疫不全的情形,例如器官移植後、化學治療後、長期類固醇使用、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的患者,一些造成咳嗽功能不佳的狀況,像是中風、酗酒、鎮靜藥物使用等導致意識不清等情況,都可能增加肺炎發生的風險。
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可預防肺炎
肺炎的治療,仰賴針對病原菌所選擇適當的抗生素,以及病患本身的抵抗力和健康狀況。因為痰液取得不易,有許多肺炎到完治後,都不一定知道病原菌。絕大多數,仰賴醫師根據風險評估所選擇的經驗性抗生素來達到療效。
預防勝於治療,減少肺炎的發生遠比選用抗生素來得重要。目前有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來針對肺炎的預防。兩者都是屬於不活化疫苗,是取細菌或病毒的一部份抗原,供人體辨識後產生對應的抗體,待再次接觸時,可以更快速產生抗體,抵禦病原菌的傷害。一般來說,抗體的產生約在注射兩週後,才算完備。根據文獻,65歲以上的人,得到肺炎連球菌所致肺炎的機會和死亡率,會比小於65歲的人上升三倍。因此,2014年美國免疫實行建議委員會(United State Advisory Committee of Immunization Practice)建議65歲以上需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注射。
那為什麼去年得過流感或打過疫苗,今年還是會得到流行性感冒呢?因為流感病毒是一個RNA病毒,結構不穩定、容易產生變異,導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同,人體無法辨識。研究指出,流感病毒疫苗可降低老年人20~40%併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每年會根據當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預測的病毒株,施打流感疫苗。
雖然肺炎是一個有併發症、高死亡率的疾病,但平時注意飲食起居和運動,強健自己的身體;針對高危險的病人施打疫苗降低肺炎發生的機會;並且對肺炎症狀提高警覺,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才能增強抵抗細菌、病毒的傷害。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