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科室訊息
目前搜尋條件:神經部-最新消息 -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2023/5/25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近七旬長者罹罕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病情不定轉憂鬱 經顱磁刺激術挽救大腦 樂觀積極治療 重啟正向人生
2023/5/469歲的林女士五年前出現左側肢體僵硬、顫抖,以及走路不穩、容易跌倒的狀況,家人原來以為只是老化,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竟發現林女士罹患罕見疾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2022/11/2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
骨科部臂神經叢及肢體神經損傷重建團隊
2022/9/12專業手術項目: 臂神經叢損傷重建 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兒童產癱) 脊髓損傷後的功能重建 肢體神經損傷修復(腋神經、坐骨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斷裂修復) 周邊神經卡壓鬆解(腕隧道症候群、肘隧道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對抗巴金森病頑固症狀的新利器
2022/3/11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可應用於治療原發性顫抖症及巴金森病,其中巴金森病為衛生福利部2022年2月新核准之治療適應症。神波刀為利用非侵入性的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束在病灶處進行熱消融,達到改善原發性顫抖症或巴金森病症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