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中醫藥的癌症治療面面觀
2023/8/25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隨症醫療的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現在認為癌症治療應結合多面向的專業,才能讓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健保的統計,成人癌症約有3成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6成。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多面向的介入,協助病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攝護腺癌術後小便失禁 好無奈 「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 精準調整阻力 揮別漏尿人生 七旬翁生活轉彩色
2023/8/24身體一向硬朗的74歲何先生,兩年多前因攝護腺抗原指數(PSA)上升至12.3 ng/mL,在進行肛門指診、攝護腺切片以及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及風險後,
中醫大附醫聯手檢驗龍頭美商貝克曼庫爾特 全球領先首創「智血檢 」 AI提早預測敗血症 方法超簡單 只需一分鐘
2023/7/1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指出,國際知名醫學雜誌《Lancet》顯示,全球因敗血症總死亡人數高達 1,100 萬人,敗血症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敗血症亦耗費全球龐大的醫療資源,「智血檢」是以病人為中心設計的AI智能機制,期盼協助臨床醫療人員提前發現菌血症高風險病人,讓病人能早期被介入抗生素治療,有效改善與幫助病人的預後,避免惡化轉為敗血症。
五旬男消化不良 發現大腸癌十年後多處移轉 中醫大附醫跨專科團隊精準治療 「完整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合併「腹腔溫熱化療」 成功逆轉病情 正子攝影零檢出
2023/7/12邱先生成功治癒的案例,非常鼓舞人心值得分享,他堅持抗癌積極治療是關鍵,在醫學文獻上,文獻上看到的情形無法對照,但是以大腸癌復發移轉單一器官10年以上存活率僅3%,五年也是僅10%,邱先生的大腸癌雖然是多處移轉,10年來仍控制良好。
六旬胖主管應酬多 體檢好嚇人 重度脂肪肝轉中度纖維化 半年狂甩五公斤肥油 紅字消退中
2023/7/5何先生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進行體檢,檢查發現,肥胖指標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一年內從32上升到34.2,逼近重度肥胖35,甚至肝功能、血脂肪、血糖和尿酸也出現紅字,腹部超音波則發現了重度脂肪肝,連肝纖維掃描出現中度肝纖維化
「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精雕塑型 乳癌切除乳房重建後 猶勝癌前之美的關鍵 術後兩天即可外出 恢復美麗自信
2023/6/15李建智副院長強調,幫病人回到癌症以前,「恢復舊觀甚至更好」,是整形美容醫學的最終使命。而「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就是目前體雕手術中重要的一環,除了減少腫脹加速恢復期外,微創治療更可以減少疤痕產生。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2023/5/25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中醫大附醫CAR-T治療難治型淋巴癌 全國長者首例逆轉成功! 七旬長者腫瘤全消失
2023/5/11今年71歲的蔡伯伯,一年半前赫然發現頸部淋巴腫大,原來不以為意,在家人提醒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經檢查後被診斷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 DLBCL ) ,由於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是高惡性度腫瘤,
君君人生翻轉!從躲牆角到赴日演奏陶笛 中醫大附醫成立「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中心」 跨科統合治療靈魂之窗 特殊孩童不再霧茫茫
2023/4/2810歲的君君(化名)罹患兒童罕見腎臟癌症-威爾姆氏腫瘤,影響心智發展,合併有眼睛無虹彩症及眼球震顫等複雜病症。
中醫大附醫榮獲美HIMSS「數位健康指標」領航全球前三強 芝加哥舉辦臺灣論壇 逾百全球醫學專家熱情與會 「智抗菌i.A.M.S平台」拯救敗血症 各國詢問度爆表
2023/4/2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榮獲「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HIMSS」 2022年「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第三名殊榮,HIMSS總部副主席皮爾斯(Andrew Pearce)在美國芝加哥總部,於台北時間19日晚間頒獎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