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歐世宸 醫師
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隨症醫療的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現在認為癌症治療應結合多面向的專業,才能讓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健保的統計,成人癌症約有3成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6成。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多面向的介入,協助病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在癌症治療的各種階段,配合中醫藥治療能改善生活品質。
1. 西醫各項治療前:
中醫治療方向以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為主,並且緩解不適症狀,如食慾不振、疲倦虛弱、疼痛等。另外針對體質做個人化的調理,提前預防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還可使腫瘤手術後體力恢復較快。一般而言,在化療或放療前,提早中藥介入,能更可以有效緩解副作用。
2. 腫瘤手術後:
配合中藥或外敷藥,促進傷口癒合,緩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環,術後副作用的輔助治療。在術後的中醫的調養尤其重要,可迅速改善病人身體機能。例如乳癌後的傷口疼痛、水腫;大腸癌術後的腹瀉、食欲不振;肝癌術後的疲倦無力;肺癌術後的喘促、咳嗽、胸悶;攝護腺癌術後的尿失禁等,都能配合中醫治療獲得緩解。
3. 放射治療:
中醫認為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為熱毒的表現,治法以清熱、涼血、益氣、生津、滋陰為主,依放療不同部位加上引經藥,再搭配體質來用藥。頭頸癌的患者進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時,若搭配內服中藥及外用藥,可以顯著緩解放療造成的吞嚥梗阻感、口乾、口腔潰瘍、皮膚紅腫等症狀。
4. 化學治療:
針對個別藥物加以緩解其副作用,如血球不足、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手足麻木、身體痠重、疲倦乏力。虛寒性病人可搭配艾灸穴位,例如中脘穴、足三里等。中醫藥的介入治療也能有效改善化療藥物對於肝腎功能的負擔。
5. 標靶治療:
緩解消化道黏膜潰瘍、腹瀉,以及皮膚乾癢、紅疹,四肢末稍麻木、感覺異常等。標靶藥物治療是一個世代的治療趨,曾有肺腺癌病患服用標靶藥物治療,產生明顯的皮疹及腹瀉,經門診中藥治療後,得到顯著的改善。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也把中醫學納入醫療版塊中,顯示中醫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癌症方面根據實證有下面的優勢:
1. 提升存活率:
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大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多種癌症:如乳癌、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攝護腺癌、鼻咽癌、卵巢癌、急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患者在西醫常規治療下,同時接受中醫治療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2. 降低二次罹癌:
癌症治療效果近年來明顯提高,隨著患者的存活率的提升,部份癌友常會罹患第二次種癌症。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同時有接受正規中醫師診療,能有效降低第二次羅癌的機率,一般認為中藥具有調整體質,改變身體的微環境,讓腫瘤較不易成長、生存。
3. 減少原發性癌症出現的機率
相關研究指出,有糖尿病的患者較易發生肝癌,慢性呼吸道阻塞及病的患者較易得到肺癌,報告指出,有服用中藥的患者,得到肝癌及肺癌的比率明顯降低並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中醫藥的治療可以提高存活率、減少癌症發生率及改善生活品質。但仍要提醒一些常見的錯誤迷思。
- 中藥並非人人適合,使用中藥應遵從中醫師的指示
中藥在台灣相當普及,食藥兩用的情況相當的多,各種藥材在台灣非處方皆可輕易取得,甚至很多中藥也以保健品的形式,到處都買得到。但是癌友若想服用中藥,應遵從中醫師的指示,切勿聽信偏方祕方的使用,甚至是許多錯誤的養生概念,誤把中藥當補品。比如常見的薑黃,在藥性上就偏屬燥熱,許多體質屬氣陰虛的癌友就不太適合。
- 多重共病癌友更應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
中醫治療重視全身性的氣血平衡,癌友如果同時具有多重的慢性病,如心臟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這些合併的慢性病,都會讓患者體質更複雜,應尋求專業的中醫師診治。
- 正確使用中藥才能顧腎保腎
許多癌友想接受中藥治療,但又擔心會不會對腎功能造成負擔。其實透過台灣近年的實證研究發現,接受中醫師開立健保中藥治療的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能有效的延緩腎病的惡化,提高腎臟病友的存活率。接受正規的中醫藥治療,不但不傷腎,還能有效保護腎功能。 - 良好的遘通:
過去民眾想中西醫一起治療,往往得私下進行,但現在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多數都有附設中醫部門,良好的中西醫師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才能帶給癌友最好的照護。 - 規律的追蹤:
現代科學儀器的進步,能精準的掌握癌症病程的發展,即使配合中醫治療,也不要盲目的放棄常規治療與追蹤。追蹤是掌握病情發展的不二法門,也才不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