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失智醫療中心 | 認識我們

:::

認識我們

高齡社會下的挑戰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邁入高齡化,失智症已成為醫療與社會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其中,以阿茲海默症為代表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對公共健康、家庭負擔以及社會經濟皆造成深遠影響。如何結合臨床診療、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以及跨學科合作,建立高品質且能持續創新的照護與研發模式,已成為國際間共同追求的目標。失智醫療中心的設立,正是回應此一需求,並以精準治療、抗類澱粉蛋白治療(AAT)以及創新轉譯平台為核心特色,打造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醫療體系。

抗類澱粉蛋白治療治療

抗類澱粉蛋白治療(Anti-Amyloid Therapy, AAT)是近年失智症領域最具突破性的治療策略。過去傳統藥物僅能針對症狀緩解,對疾病進程的影響有限,而AAT治療則直接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核心病理機轉——β-類澱粉蛋白(Aβ)的異常沉積,透過免疫清除腦中類澱粉蛋白達到延緩疾病惡化的效果。

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已於 2024年3月 通過 Lecanemab(Leqembi),並於 2024年4月 核准 Donanemab(Kisunla),兩者皆適用於 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且需透過 Amyloid PET 或腦脊髓液檢測確認 Aβ 陽性方能使用。這是台灣首次核准疾病修飾性藥物,象徵臨床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醫療新紀元。

Lecanemab(Leqembi) 的作用機轉主要針對可溶性的 Aβ 寡聚體與原纖維,透過單株抗體結合促進免疫清除,降低腦內毒性纖維沉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Lecanemab 能顯著減緩認知功能惡化,其副作用主要為 ARIA(影像學異常,包括腦水腫與微腦出血),但發生率相對低,大部分是輕症,可自行痊癒。

Donanemab(Kisunla) 則針對特殊修飾型 Aβ(N端焦谷氨酸修飾的 pGlu3-Aβ),能有效清除已形成的類澱粉斑塊。其特色在於治療效果快速且顯著,部分患者於腦內 Aβ 沉積顯著降低後,甚至可暫停治療,代表一種不同於傳統持續治療的策略。然而,與 Lecanemab 相似,Donanemab 亦需嚴格監測 ARIA 的發生風險。

整體而言,AAT治療的通過不僅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也標誌著台灣與國際同步邁向「病程修飾性治療」的新時代。失智醫療中心藉由生物標記分析與臨床監測,能針對個別患者設計個人化治療計畫,兼顧療效與安全性,落實真正的精準治療。

高品質一站式整合服務

除了在研究與臨床治療上的努力,失智醫療中心同樣注重提供高品質的整合式服務。跨專科的合作團隊,包括神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家庭醫學醫師、復健科醫師、核醫科醫師、放射科醫師以及心理師與社工專業,共同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護。這樣的模式不僅解決了病人單一診間難以應對的複雜需求,更確保從早期診斷到藥物治療、認知復健與家庭支持的完整照護鏈。

失智創新醫療與轉譯平台

失智症創新醫療與轉譯平台是中心最具特色的跨單位合作模式。該平台結合失智醫療中心、外泌體中心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以及聖展生技公司,形成「技術開發—臨床驗證—產業推廣」的循環模式。在這樣的體系中,失智醫療中心負責定義臨床需求,建立患者資料庫並設計與執行臨床試驗;外泌體與細胞治療中心則專注神經退化性疾病基礎研究(例如:分子標誌物研究)、新藥製程開發與臨床前試驗;而聖展生技則負責研究成果轉譯與商業化的策略,包括IND申請、GMP生產以及國際授權。此一平台的建立,確保了創新研究能夠有效進入臨床,並最終惠及病人。

國際合作與學術能量

失智醫療中心的發展不僅局限於國內,也放眼國際。中心與Brain Center of 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 等多個國際機構建立合作,推動跨國研究與雙向人才交流。加速失智症診斷與治療的進展。同時,研究成果積極發表於國際期刊,進一步提升中心的能見度與學術影響力。 

邁向未來的願景

綜合而言,失智醫療中心的特色在於以精準診斷、先進抗類澱粉蛋白治療治療、生物標記分析、與創新轉譯平台為核心,建立一個以病人為中心、兼顧臨床與研究的完整體系。高品質的服務模式與跨領域合作,使中心不僅能滿足當前的臨床需求,更能持續推動創新與突破。展望未來,中心將以國際合作為基礎,深化轉譯研究,並以精準治療為方向,致力於成為亞洲乃至全球失智醫療與研究的重要樞紐,真正實現「從病人需求出發,回饋於病人照護」的核心價值。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