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 謝尚霖醫師
跑步既不需要昂貴的裝備,場地限制也比較少,再加上經常有名人參加路跑、馬拉松及三鐵運動的加持,在風氣帶動下,近年來臺灣熱中於跑步健身的人口成長迅速,儼然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國內外的研究均已證實,跑步能帶給身心諸多好處,包括增強心肺功能、伸展四肢肌肉及燃燒熱量,持續跑步一段時間之後,腦部還會釋放出類嗎啡的激素,讓人產生愉悅的感受。
與接觸性的競技運動相比,跑步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相對低了不少,即使如此,根據統計,仍有50%以上的跑者曾經歷過嚴重程度不一的運動傷害。最常見的是腿部肌肉拉傷,其次是各種膝部疾患如跑者膝、髂徑束症候群、腿部的脛骨骨膜炎甚至是脛骨的應力性骨折,其他如腳踝扭傷、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等,都有可能發生,而這些傷害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介紹如何避免跑步帶來的運動傷害,期能幫助讀者們放心地盡情享受跑步之樂。
安全跑步有3招
當前運動醫學十分注重運動傷害的預防,總結出跑者應具備3個條件:健全的肌力、良好的跑姿、合適的跑鞋。
1 健全的肌力
強健的肌耐力像是跑者的盔甲,可在腳蹬地時吸收反作用力,保護骨骼及關節。如果肌力不夠,即使跑者不會喘,心肺狀態游刃有餘,雙腿還是會越跑越沈重,很難維持跑步應有的正確姿勢,致使肢體在不穩定的姿態下由不恰當的部位來活動,因而增加受傷的風險。因此,在跑步訓練之餘,也應鍛鍊位於背部、腹部、腰部與臀部等部位的核心肌群。以下幾個動作可以加強這些特定部位的肌力:
驢子踢
優點: 這組動作可以訓練腹橫肌等核心肌群,以及平常很少動到的臀大肌。
如何做:雙手雙膝跪地後,向後踢單腿並屈膝90度,像驢子後踢一樣的動作,兩腳交替做。
靠牆抬腿運動
優點: 加強臀中肌肌力,模擬跑步時屈膝動作。
如何做:右腳單腳伸直站立,左腳屈膝90度靠牆,用膝蓋的力量推牆並維持身體平衡,持續20-30秒後換另一腳做。
單足平衡訓練
優點: 綜合加強從小腿、腳踝以及足底的肌群本體協調和肌力。
如何做:手插腰(或向外側平抬),單腳站立,膝蓋微彎,另一腳離開地面,待身體平衡後,慢慢抬起站立腿的腳跟,僅讓腳底前端接觸地面,維持約20-30秒。
蚌殼式開髖運動
優點:加強臀中肌及骨盆穩定度。
如何做:1.身體側躺,兩腳彎曲,腳跟重疊,骨盆穩住不動。2.以膝蓋為中心,慢慢向外展開,維持約10秒,再慢慢收回。每天做10次。
足弓訓練
優點: 加強小腿肌群力量,伸展跟腱及足底筋膜。
如何做:單腳站上台階,僅以前足部接觸,然後墊腳尖將身體抬起再下降,直到腳跟比台階低,如此可延展跟腱和足底。每側做10-15次後換腳,每側做3組動作。
2 良好的跑姿
良好的跑姿包括運用上半身與核心肌群來幫助跑步,以及正確的重心轉換。跑步時要運用擺臂來帶動雙腿,保持上半身挺拔,不要彎腰駝背,同時善用核心肌群的力量來維持身體穩定,減少膝蓋負擔的壓力。此外,還要避免跨步過大,因為跨出的步伐越大,受到的衝擊波也越大,很容易傷及足跟與關節,並消耗更多能量。
如果跑步時會聽到自己的腳步聲,表示步伐太重、著地太大力。跑步應該是輕盈的、溫和的,盡量避免多餘的碰撞,應用中足平均觸地,避免以前腳掌或後腳跟蹬地,才能減少對關節的衝擊。
3 合適的跑鞋
找到一雙合適的跑鞋不需要花大錢,只要注意幾個重點:
- 跑鞋要有寬大穩固的鞋跟,以預防腳後跟傷害,並且具有柔軟的夾層材料,以吸收蹬地時的撞擊能量。
- 足弓處具有斜面,可使鞋腰於足弓部位緊密接觸,避免腳在鞋內晃動摩擦而磨出水泡。
- 鞋頭宜高而圓,不宜太尖或太緊。
- 根據一項較早期的研究,一雙跑鞋跑500-700公里,吸震能力就會下降,等到跑了800公里的時候,保護功能已降低30%以上。不過製鞋技術逐年進步,這項數據也許還有修正的空間。總結來說,月跑300公里的人,大約3個月就要換雙跑鞋,以維持鞋子的保護力。
熱身伸展與收操
除了上述3大要點之外,運動前切記要做5-10分鐘的熱身伸展。伸展運動可以增加腰背部及下肢柔軟度,並據此判斷今天的身體狀況,同時慢慢提升心跳與肢體溫度,加速肌肉運作效率以迎接接下來的運動。這個常識許多人都知道,然而對運動後的收操卻常常忽略。跑步到最後,需要做大約5分鐘的緩和運動,包含慢速步行與伸展運動,這樣能使呼吸與心跳恢復到正常值,避免活動結束後出現低血壓,因為有時在高強度活動結束後,血壓會急遽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暈厥。
按摩可放鬆筋膜
高強度的跑步會導致疤痕組織和肌肉沾黏的形成,這會降低運動能力並對步幅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在運動後使用泡沫滾筒按摩,將重點放在那些特別緊的筋膜部位,使其盡可能保持鬆弛和柔軟。在足底使用按摩球(也可用高爾夫球替代)或滾輪鬆解,可以自我治療足底筋膜炎。
讓身體適度休息
每週訂定的運動時程,應固定安排休息日,避免過度勞累。生病時請跳過強度訓練及競賽。「疼痛」是確認身體狀態最直接的訊號,運動後若出現急性疼痛,應採取適當的工具及姿勢,讓患部充分休息,並可冰敷患部以減輕疼痛與發炎症狀。以彈性繃帶包紮患部,適當的施壓也有助於消腫。將患部抬高超過心臟,則能減少腫脹。在身體狀況可以恢復跑步之前,可暫時轉換其他替代運動,例如游泳、騎腳踏車或慢走等,給身體修復的時間。
若是不適症狀在採取以上處理方式後仍然沒有改善,建議就診於運動醫學專科,由醫師診斷是否有需要醫療介入的問題,例如應力性骨折等。口服止痛藥物或止痛貼布僅能治標,找出原因對症處理才能早日康復。
跑不動?那就用走的吧!
2017年一項美國國家跑者健康的世代研究,分析4萬8000名年齡介於40-50歲跑步者與健走者的健康狀況,發現在相同的運動距離下,快走運動與跑步運動相比,兩者都能降低血脂肪、改善高血壓、減少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帶給身體的好處是一樣的!美國心臟科醫學會也指出,健走與跑步都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對於有關節退化問題或是有心臟疾患的人來說,健走較能減少運動傷害和風險。
【參考資料】
- Shock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hoes, Am J Sports Med. 1985 Jul-Aug;13(4):248-53. Cook SD, Kester MA, Brunet ME.
- 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及處理原則 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第4期(2005.5)
- How to Prevent Common Running Injuries: Proper form,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right shoes can prevent injury. By Michelle Hamilton, MAY 17, 2013, Runner's world.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