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部 黃祥銘醫師
王先生,52歲,從事保全業,因長時間站立工作,多年下來造成脊椎嚴重退化,陸續接受過頸椎前開及後開手術,最近又因下背疼痛及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而就醫。檢查發現他腰椎第3-5節退化合併神經孔狹窄(圖1),在接受傷口僅約十元銅板大(圖2)的微切口腰椎融合手術後,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原本開刀前行走需拿助行器,術後2週已能正常走動,不需他人協助。
余先生,52歲,3個多月前因突然腰背疼痛合併左下肢麻痛而至本院掛急診,經用止痛藥控制仍無法改善,疼痛程度為9分(最高為10分),痛到要坐輪椅才能勉強移動。隔天至門診就醫,檢查証實為腰椎第4、5節間的椎間盤退化破裂造成神經根壓迫(圖3)。他住院以新型手術治療後兩天已能正常行走,術後第3天即出院回家。術後追蹤,他對手術療效相當滿意(圖4)。
脊椎退化是年長者的隱憂
臺灣老年人口比率預估在2018年將達到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而隨著人口老化,類似上述因脊椎退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將更加普遍。
退化性脊椎疾病常見者有椎間盤的退化及突出、骨剌增生、腰椎滑脫、關節及韌帶退化變厚、脊椎神經孔狹窄等。一旦腰椎退化,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為腰背疼痛、下肢有麻痛無力感、無法久坐久站或間歇性跛行等。
對於症狀較輕微的病患,通常建議以休息復健及藥物保守治療為主。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持續惡化,這時就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以神經減壓及椎骨固定融合手術為主。
腰椎退化手術的今昔之比
治療腰椎退化性疾病的傳統手術,必須在腰部切開1個7-12公分長的傷口,並將皮下的筋膜肌肉與骨頭分離以執行手術。病人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後臥床時間較久,傷口恢復也較慢。至於目前流行的脊椎微創手術,恢復時間雖可縮短,但背部有2-5個大小不等的手術傷口,在傷口照護上不甚理想,也有礙美觀。
自2009年開始,國外出現新式的腰椎微創融合手術,改良了過去骨釘置入角度的方向,也就是將原本由外而內的置釘角度改成由內而外。一系列的力學評估與檢測已証實這樣的置釘改變,骨釘強度比傳統方式更為穩定。
微切腰椎融合手術優點多
2015年9月,我自國外進修腰椎微創手術回國後,即結合國外學習經驗與微創技術,提出新的微切腰椎融合手術方式,不管是1節或2節的腰椎手術,都只需要做1個十元銅板大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所有手術步驟,包括足夠的神經減壓及骨釘與支架的置入等。
這種手術方式兼具傳統手術足夠的神經減壓,及微創手術小範圍組織破壞等優點,藉由改變傳統骨釘的置入方式及結合顯微神經減壓的手術治療,便能達到傳統及微創手術所無法企及的治療效果。根據國外最新研究,此種手術方式更適合應用於體型較胖或有骨質疏鬆的病患。
在本院應用此種方式治療的病患已逾百位,病人術後恢復良好,滿意度也很高,未來我們還將結合脊椎手術導航系統,使手術效果更為精確。
醫師的叮嚀
當腰部出現不適症狀並合併下肢麻痛無力等現象時,應儘速尋求脊椎專業醫師的評估,醫師會根據每個病人的病因及症狀,給予治療建議。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