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日前報導了有關對抗挫折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美國密蘇里大學心理學家金博士(Laura King)認為,人們即使不乏豐富的人生經歷,但完全無法準確預見自己真正遭到打擊時的表現。顯然多數人的挫折與傷痛是可以隨著時間過去而慢慢復原,但是沒有人能夠確實預測誰會快速振作以及誰會陷入長期的絕望。抗挫能力還是一個充滿了未知數的研究領域,科學家也在尋求答案。有的試圖用單一基因的差異對抗挫能力做出解釋,但都沒有能夠找到充分的論據。
研究結果表明:磨難能錘煉人的意志,人們遭受打擊的次數直接影響著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以及恢復的速度,而且挫折還能強化人們心理自我治療的能力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心理學家 Dr. Roxane Cohen Silver 表示,研究結果顯現遭遇挫折的次數可能是關鍵。人們每次必須面對與克服負面經歷時,都會迫使他們去瞭解自己的能力,瞭解周邊可給予幫助的人際網絡,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這種形式的學習,對於應對下一次的挫折極有價值。
簡而言之,堅韌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一樣,都需要經過錘打與磨練,不過一旦超過極限,就會適得其反,導致崩潰 。
摘自「大紀元網」謝如慧 台灣新生報 – 2012 年 9 月 7 日 上午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