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5/9/15

ICOM 21st 國際東洋醫學會參與心得

ICOM 21st 國際東洋醫學會參與心得

李冠君Kuan-Chun Lee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部 針灸科 住院醫師

         今年有幸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第一年住院醫師的身分,參與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會 (ICOM21st),對我來說是一段寶貴而充實的學術體驗。ICOM 這個國際平台長年致力於推動中醫藥與東洋醫學的現代化與國際化,並強調「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的融合」。會議不僅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也展現了傳統醫學如何在臨床照護與科學研究中不斷進步。

海報張貼與學術交流

         我此次張貼的研究主題為 「針灸治療乳癌患者化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之療效: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化療所致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是乳癌病人常見且困擾的副作用,而針灸是否能改善這些症狀,一直是臨床上備受關注的議題。本研究整合了七篇隨機對照試驗,共 331 位受試者,分析結果顯示針灸能顯著減少神經症狀負擔(EORTC QLQ-CIPN20),它涵蓋感覺(sensory)、運動(motor)、自律神經(autonomic)三大面向的症狀,並量化這些症狀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提示針灸可以直接減輕乳癌患者的 CIPN 的症狀負擔。

          在張貼海報的過程中,我與其他學者進行了交流,他們特別關注「為何針灸對症狀分數改善明顯,卻未能在疼痛或生活品質顯著表現?」這也促使我思考未來研究必須更嚴謹地設計臨床指標,並延長隨訪時間,以捕捉針灸長期效益。此外,許多與會者對我們使用 RevMan Web 進行統合分析表示肯定,認為這符合國際實證醫學標準,讓中醫研究更具說服力。

學會觀察與啟發

        回顧這次的論文海報發表,我認為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標準化針灸穴位與療程,並且能夠跨國合作研究,正如ICOM 提供的平台,正好能促進多中心臨床試驗,讓中醫針灸的療效能在全球醫學界獲得更一致的證據支持。

結語

        總結來說,參與 ICOM21st 不僅讓我有機會將研究成果推向國際舞台,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臨床問題導向研究」的重要性。這份研究或許只是起點,但卻提醒我作為針灸科住院醫師,需要在臨床與學術之間找到平衡,並持續累積證據,讓中醫在癌症支持治療領域中展現更大的價值。

活動照片:

Figure1. 2025年8月30至31號國際東洋醫學會大會主題看板,紀錄參與盛會的重要時刻。

Figure2. 學會張貼海報發表現場留影,與各國來賓進行介紹與展示成果。

Figure3. 與花蓮慈濟中醫院長林欣榮及何宗融副院長合影,交流東洋醫學臨床與研究心得。

 

 

檔案下載:ICOM 21st 國際東洋醫學會參與心得_中國附醫針灸科R1李冠君.pdf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