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每晚躺下溢刺酸火燒心 四旬男痛不欲生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 精準發現問題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埋線96小時無線監測 發現問題不在腸胃
2023/6/1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
近八旬長者急性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 CT檢查免顯影劑 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 精準即時搶救 術後長者康復能活動
2023/5/25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
近七旬長者罹罕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病情不定轉憂鬱 經顱磁刺激術挽救大腦 樂觀積極治療 重啟正向人生
2023/5/469歲的林女士五年前出現左側肢體僵硬、顫抖,以及走路不穩、容易跌倒的狀況,家人原來以為只是老化,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竟發現林女士罹患罕見疾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君君人生翻轉!從躲牆角到赴日演奏陶笛 中醫大附醫成立「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中心」 跨科統合治療靈魂之窗 特殊孩童不再霧茫茫
2023/4/2810歲的君君(化名)罹患兒童罕見腎臟癌症-威爾姆氏腫瘤,影響心智發展,合併有眼睛無虹彩症及眼球震顫等複雜病症。
24歲青年昏迷不醒 被發現腦膿瘍併發水腦 肇因心臟先天破洞 缺氧血逆流 細菌入侵大腦 杵狀指、頭痛、手腳無力是徵兆
2023/3/1524歲青年阿成(化名)有先天性心臟疾病,某天早晨被室友發現不醒人事,被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經腦部核磁共振造影,診斷為「腦膿瘍併發阻塞性水腦(Brain Abscesses with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後新冠孩童經常猛咳、發燒、胸好痛 小心免疫力出現「負債海嘯」 中西醫師聯合傳授「L•O•V•E四法寶」 精準照護心愛小寶貝
2023/3/29歲的小恩(化名)曾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小恩經常覺得胸悶胸痛,運動常覺得心跳很快、晚上睡覺還時常聽到自己的心臟在跳而睡不著,經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賴琬郁主任把脈診察後發現小恩有結代脈(心律不整脈象),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聯合兒童心臟科安排檢查,檢查無其他特殊異常,後續搭配中藥與雷射針灸,
八旬翁發現3公分胰尾腫瘤 中國附醫達文西機器人 精準切除病灶 全部脾臟保留 老翁第二天可下床行走
2023/2/1580歲的賴伯伯去年底(民國111年)因攝護腺疾病就醫,經由電腦斷層(CT)持續追蹤,意外發現胰臟尾部出現大小約3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評估,賴伯伯的胰尾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或轉移性癌,雖然現階段無任何不適,但是胰尾腫瘤可能惡化與轉移,
眼角膜感染竟轉複雜型青光眼 六旬長者幾乎失明 超細導管精準植入青光眼手術 搶救近盲視力
2023/2/8六十一歲的張先生兩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回台中務農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民國110年10月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原本不在意,但後來實在越來越難受,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確診張先生的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經治療癒合後留下角膜疤痕,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視力不到0.01,幾乎失明,產生隅角沾黏以及虹膜新生血管等多重後遺症,
登山意外重傷全身癱瘓 精準細胞治療逆轉脊髓再生 半年後能靠自己吃飯
2023/2/242歲的張先生於民國110年12月登山時意外墜落,造成脊椎第5到7節頸椎骨折,胸部以下全身癱瘓,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救,民國111年3月施打第一劑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MSCs),由中國附醫脊椎中心匯集神經外科等專家團隊合力搶救,同時術後積極進行復健,張先生至今已完成總共5劑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2022/11/2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