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大腸癌腹膜轉移 微創3D手術加腹腔溫熱化療 抗癌更順利
2020/11/18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醫師說,大腸直腸癌腹膜轉移因擴散範圍過廣,對靜脈化療效果差,所以病人常常在一年內就發生腸道阻塞而無法進食。所幸『腫瘤清除手術合併腹腔溫熱化療』的發展,成功治療腹膜轉移
乳癌治療期的照護
2020/9/24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終生罹患乳癌的風險,在美國女性診斷率為12.4%,這疾病每年佔新癌症診斷的15%。在台灣乳癌為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年齡層約在45~69歲之間。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每十萬人口)...
蔡長海生技-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衍生企業長聖生技強攻細胞治療
2020/7/27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衍生企業長聖生技─細胞治療的前驅者,長聖國際生技致力於研究開發免疫細胞與幹細胞療法,對相關病症給予新的治療契機,並針對每個人的差異給予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是全方位細胞療法之新藥研發公司。
蔡長海董事長領導校院生技發展
2020/7/22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博士表示,台灣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和現代科技,中國醫大秉持醫學大學及醫療機構的專業角色與醫療使命,責無旁貸的肩負起防疫與醫療責任,學研界、醫界、產業界應攜手合作,透過現代科技,發展人工智慧(AI)醫療,為防疫、醫療、健康照護等相關領域...
大腸直腸癌知多少(下) 治療方式報你知
2020/6/8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療、放射線治療,在治療前醫生會評估病人的年齡及當時的身體狀況,還有疾病期別、腫瘤大小、位置來選擇合適的治療計畫。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手術切除,第三第四期(或部分第二期)的病人會因病情需要...
精準營養 輔助癌症治療
2020/4/15基因學、代謝與蛋白質組成,可促進我們了解癌症代謝的多樣性。在腫瘤的分類中,有研究提出精確醫學的有效性,營養素與某些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精確的癌症營養治療。
台灣防疫快精準!國際減重外科網路會議演講「防疫有成5要點」
2020/4/2黃致錕院長在此次網路視訊會議熱門講題中(IBC-Hot Topic),對減重代謝外科醫療人員分享「面對新冠肺炎,台灣為何比亞洲各國能有效的控制疫情」,在會議中他談到他認為台灣防疫成功的五個…
正子斷層造影檢查 偵測癌症明察秋毫
2019/10/25正子斷層造影檢查所使用的藥物為放射性同位素氟-18標誌的去氧葡萄糖(18FFDG),是一種類似葡萄糖的分子,和俗稱的顯影劑不同,藥物本身近似體內原有的可代謝物質,所以幾乎不具任何危險,不像顯影劑可能會引發過敏及傷害腎功能。
癌症化療後手麻腳麻 中醫緩解有方
2019/9/12化療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嚴重度及持續時間,往往取決於所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及療程長短等因素,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大部分患者在化學治療結束後半年左右,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會逐漸消退,但也有少數患者的症狀消退不明顯,還可能延續好幾年。
給癌症患者們治療期間的飲食建議
2019/7/10每當在病房向癌症病人進行飲食衛教,常有患者或家屬詢問「要吃什麼才有營養?」「飲食要注意什麼?」 「這個可以吃嗎?那個可以吃嗎?」對於日常飲食充滿疑慮,不知怎麼吃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