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生活即中醫,從端午學養生
2020/6/2五月五,慶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端午名稱由來與古代中國以干支紀年月方式有關,干支逢五稱為「午」,端午原泛指農曆初五,也稱為「端五」。台灣民間則習稱為「午日節」或「五月節」。
中醫減重 , 健康享瘦
2020/1/15一般肥胖體質可區分為痰濕型、濕熱型、氣虛型等,若實胖、虛胖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減重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清楚分辨自己屬於何種肥胖體質,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運動,則能快速消脂,塑造良好體態
寒冬切莫補過頭 慢性病患更要節制
2019/12/25傳統進補的食材多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及動物內臟,與酒、麻油及中藥材一起燉煮,如果再加上湯底、沾醬,熱量驚人。雖然吃的時候暖洋洋,卻可能造成身體負擔,慢性病如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更要留意。
防治消化不良 嚴令食積潰散
2019/12/23所謂消化不良的最新定義為出現1個以上的症狀,如:食後飽脹、易飽、上腹痛或有燒灼感等。消化不良在臨床上往往難以明確診斷,因為多數疾病會有相同症狀重疊,此時可從病史尋找證據。
讓心臟重獲生機~心臟移植
2019/9/23心臟是個規則搏動的肌肉空腔,裝滿了血液,用力地打到全身各器官去,當這肌肉空腔自己的血管,又叫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或不通時,心臟肌肉缺血會痛會受傷,這時用心導管將冠狀動脈打通,或做繞道手術將不通的血管繞過去,就可以解決。
健康過中秋 淺談烤肉與月餅
2019/9/11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月,中有酥和飴」,自古以來月餅的美味就是如此,現在更是可口精緻。歡慶佳節,健康烤肉,慎選月餅,適量食用,讓自己和家人都過個身體比較沒有負擔的中秋節吧!
失智症來勢洶洶 中西醫全面抗衡
2019/8/23失智症造成的功能退化屬於不可逆轉,對腦部負責短期記憶的海馬迴影響更是明顯,所以對於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來說,設法保存認知功能,避免繼續惡化是非常重要的。國際失智症協會定期發布的全球失智症報告,自2011年起便強調及時診斷與早期治療的益處。
給癌症患者們治療期間的飲食建議
2019/7/10每當在病房向癌症病人進行飲食衛教,常有患者或家屬詢問「要吃什麼才有營養?」「飲食要注意什麼?」 「這個可以吃嗎?那個可以吃嗎?」對於日常飲食充滿疑慮,不知怎麼吃才對。
中醫師教你「四招」如何聰明過端午
2019/6/5醫內科賴香君醫師建議,粽子的熱量相對較高,建議吃粽子的時候應細嚼慢嚥、適量食用,且糯米與滷肉塊屬黏滯油膩之品,對腸胃消化的負擔較大,故不可飽食後立刻平躺休息,也不建議與冰冷瓜果、冰品飲料共同食用,否則容易增加食積腹脹與胃食道逆流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