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寒冬切莫補過頭 慢性病患更要節制
2019/12/25傳統進補的食材多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及動物內臟,與酒、麻油及中藥材一起燉煮,如果再加上湯底、沾醬,熱量驚人。雖然吃的時候暖洋洋,卻可能造成身體負擔,慢性病如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更要留意。
防治消化不良 嚴令食積潰散
2019/12/23所謂消化不良的最新定義為出現1個以上的症狀,如:食後飽脹、易飽、上腹痛或有燒灼感等。消化不良在臨床上往往難以明確診斷,因為多數疾病會有相同症狀重疊,此時可從病史尋找證據。
火鍋添暖意 知所取捨健康吃
2019/12/23吃火鍋宜適量,去浮油,少喝湯,多喝水;蔬菜宜趁新鮮吃,煮熟後放置過久,蔬菜內富含的硝酸鹽類會還原為亞硝酸鹽,食用後進入血液,會使紅血球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阻礙血液正常帶氧功能,嚴重時可能出現嘔吐現象,甚或造成昏迷。
動脈硬了 問題來了 血管裡的風暴
2019/12/10動脈粥狀硬化屬於動脈硬化的一個細分,是很常見的血管病變,早期的人類或動物解剖就有相關發現。顧名思義,就是動脈管壁變硬失去彈性,以及管壁變厚致使管腔狹窄。動脈硬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或加重,根據統計,男性發生率高於停經前的女性。
乾癬好發季 病人應該怎麼吃?
2019/12/9長期以來,不管是哪方面的皮膚疾病,總有很多病人會問:「醫師,有哪些東西是我不能吃的呢?」由於冬天是乾癬好發的季節,所以在此針對乾癬患者常見的飲食困惑提出解答,希望能對患者有所助益。
別讓記憶的小偷得逞!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與預防
2019/11/26雖然失智症是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但失智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因此如何從生活細節中發現潛在的失智症狀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大眾了解失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心導管介入治療 在心臟疾病的新進展
2019/11/22心導管手術治療心臟疾病重要的微創手術,可以用來治療許多的心臟疾病,病人可以在不需要開刀的情形將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治療好,近年來因科技的進步,有幾種先進的心導管手術成功的發展,可以進一步的造福病人...
跑出健康來 做好準備才安全
2019/11/22跑步既不需要昂貴的裝備,場地限制也較少,近年來臺灣熱中於跑步健身的人口成長迅速。國內外的研究均已證實,跑步能帶給身心諸多好處,包括增強心肺功能、伸展四肢肌肉及燃燒熱量,持續跑步一段時間之後,腦部還會釋放出類嗎啡的激素,讓人產生愉悅的感受。
預防黃斑部病變 護眼大將:葉黃素
2019/10/2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中央部位退化的疾病。患者會漸漸發現有視物模糊變形、看直線扭曲等現象,發展到最後可能失明。黃斑部病變通常是兩側發作,單眼喪失視力的年齡平均是65歲,以後每年約有12%的人另一眼也受到侵犯,到了70歲...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是控制血糖的萬靈丹
2019/9/12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醣類代謝的疾病,1921年胰島素被發現之前,採用低碳水化合物和飢餓飲食是常規的飲食治療方式。1930-1960年,許多專家持續建議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因此大多數糖尿病患都採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