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堅果可對抗與老化有關的慢性病
2020/3/2目前,國人平均壽命為80.4歲,其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隨著預期壽命的增加,更多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其相關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與肥胖,是全球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佔全世界死亡人數的近三分之一。
再忙,也要喝杯咖啡?
2020/2/24咖啡是最受歡迎和消費最廣泛的飲料之一,主要是由於它對中央的刺激作用及味道和香氣。咖啡含有800多種揮發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咖啡因和綠原酸是最常見的化合物。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喝咖啡可能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包括第2型糖尿病和肝病,另外,前瞻性研究...
保健食品這樣吃,精巧補充所需營養素
2020/2/19預防保健意識抬頭,2018年台灣保健食品年產值約為144億台幣,一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購買了一些保健食品。營養門診時林小姐攜帶鐵錠、綜合維生素、魚油、益生菌等各式營養品前來進行營養諮詢,詢問營養師維生素一天吃幾顆呢?父親有腎臟病能吃益生菌嗎?...
出現中風徵兆『FAST』快快送醫
2020/1/9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年全球人口有31%(約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有85%是由於心臟疾病和中風引起的。為了提升大眾對中風防治的意識,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呼籲重視危險因子...
阿玆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失智症 認知功能與飲食營養
2020/1/7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記憶力、語言逐漸喪失認知能力,而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姿勢反射減弱和運動遲緩。
寒冬切莫補過頭 慢性病患更要節制
2019/12/25傳統進補的食材多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肉類及動物內臟,與酒、麻油及中藥材一起燉煮,如果再加上湯底、沾醬,熱量驚人。雖然吃的時候暖洋洋,卻可能造成身體負擔,慢性病如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更要留意。
防治消化不良 嚴令食積潰散
2019/12/23所謂消化不良的最新定義為出現1個以上的症狀,如:食後飽脹、易飽、上腹痛或有燒灼感等。消化不良在臨床上往往難以明確診斷,因為多數疾病會有相同症狀重疊,此時可從病史尋找證據。
火鍋添暖意 知所取捨健康吃
2019/12/23吃火鍋宜適量,去浮油,少喝湯,多喝水;蔬菜宜趁新鮮吃,煮熟後放置過久,蔬菜內富含的硝酸鹽類會還原為亞硝酸鹽,食用後進入血液,會使紅血球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阻礙血液正常帶氧功能,嚴重時可能出現嘔吐現象,甚或造成昏迷。
動脈硬了 問題來了 血管裡的風暴
2019/12/10動脈粥狀硬化屬於動脈硬化的一個細分,是很常見的血管病變,早期的人類或動物解剖就有相關發現。顧名思義,就是動脈管壁變硬失去彈性,以及管壁變厚致使管腔狹窄。動脈硬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或加重,根據統計,男性發生率高於停經前的女性。
乾癬好發季 病人應該怎麼吃?
2019/12/9長期以來,不管是哪方面的皮膚疾病,總有很多病人會問:「醫師,有哪些東西是我不能吃的呢?」由於冬天是乾癬好發的季節,所以在此針對乾癬患者常見的飲食困惑提出解答,希望能對患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