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免疫細胞可以治療癌症!」 以往聞之色變的癌症居然也可以治癒!
2021/11/24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自特管辦法通過後,目前已獲衛福部核准DC-CIK的治療適應症共有八大癌別,包含原先已核准的肝癌、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加上近期核准新增胃癌、上皮性卵巢癌、食道癌與腎細胞癌等多項適應症造福更多癌症病患。本中心使用的DC-CIK細胞治療有特殊製程或創新療程,因此在治療後三個月的追蹤結果接受DC-CIK治療的病人腫瘤控制率高達70.83%。細胞療法不但延長許多癌末病患存活時間,且細胞治療幾無副作用更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SMA女童向前走的一小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治療的一大步
2021/10/27小學二年級的小瑜是台灣中部少數接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瑞拉藥物治療(Spinraza)的孩子,2020年7月健保署開放第一次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患童能申請藥物治療,本院的兒童神經科便積極協助小瑜申請到健保用藥,今年10月完成第6劑的藥物治療,小瑜的手腳變得更有力氣,生活自理方面有許多進步,預計申請第二次療程來延緩肌肉退化的進程。
拚過五年生命終點線 高校生勇敢面對罕病肺高壓
2021/9/22先天基因異常呼吸窘迫症 三歲女童無法呼吸等換肺
2021/7/14第17屆國家新創獎 抑制癌轉移的調控機制
2021/6/1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結合藥物專家、臨床醫師及醫藥生技公司科研團隊,致力開發的ADAM9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劑,通過安全性測試,有助於強化癌症病人的化療或是免疫治療的抗癌效果,深具發展為臨床抗癌藥物之潛力,這項抑制癌轉移的調控機制成果,榮獲第17屆..
超前部署!中風預防新療法:左心耳封堵術
2021/4/1469歲的徐女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甲狀腺機能亢進,三年前因突發心悸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才發現患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但徐女士已有腸胃道出血病史,擔心長期用藥會引發更嚴重出血,因此選擇接受「左心耳封堵術」來減少中風風險,並能增加用藥靈活性,減少使用藥物劑量。手術成功施行後,三年來並未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也成功降低了罹患腦中風的可能性。
咳也漏尿,尿急也漏尿-治療「混合性尿失禁」有方法
2021/3/17林小姐(化名)為一位50多歲女性,是三個小孩的媽媽;生完小孩後,一直有頻尿、尿急的困擾,咳嗽、打噴嚏的時候也會發生漏尿,本來以為是生產之後的自然現象,這幾年症狀變得嚴重,尿急的時候如果不立刻上廁所,會產生漏尿情形。咳嗽時的尿失禁也變得明顯,甚至快走的時候也會漏尿,這些症狀讓她不敢運動,體重直線上升,甚至不敢出門,這才鼓足勇氣看醫師。 林小姐來到中國醫藥大學泌尿部婦女泌尿科鄒頡龍主任的門診,鄒主任告訴她,這屬於「混合型尿失禁」,此為結合兩種不同的尿失禁。鄒主任為她實行微創「尿道中段吊帶手術」以及「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手術隔天即出院,原本的咳嗽漏尿、尿急感、急迫性尿失禁皆有所改善。
子宮肌瘤無創術式 海芙刀成為新選擇
2021/3/3周泰甫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屬於女性中很常見的良性疾病,平均台灣女性每3至4人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由於子宮肌瘤與體內的賀爾蒙息息相關,因此在更年期之前,預期子宮肌瘤是會一直存在且逐年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