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科室訊息
即刻戒菸 改善肺氣腫的第一步
2018/12/27肺氣腫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氣流受阻,而且無法以藥物完全恢復的疾病。其形成原因多是由於吸入有害微粒或氣體至肺部,引起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進而破壞肺部組織,造成肺泡擴張,間隔變窄
喚醒沉睡中的免疫細胞?!免疫治療 肺癌的新契機
2018/10/3肺癌藥物發展有三次大革命,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到現在的免疫治療。衛生福利部剛公布「特管辦法」的自體免疫細胞輸入,也許是肺癌病人治療的新選擇。胸腔內科陳鴻仁醫師表示,約有20%肺癌病患,免疫細胞已然辨識出身體裡面的壞分子,然而癌細胞卻在被催毁前,啟動了免疫剎車。剎車一啟動,免疫細胞會認為癌細胞是自己人
一位胸腔科醫師 下午的日常
2018/4/12臨床情境永遠超乎教科書所能提及的範圍。教科書要醫師有同理心,希臘哲人「希波克拉底」要醫師以純潔神聖之心執行醫療職務,可是沒有人教導醫師要如何處理人與人間那逐日潰堤的信任。
別堅持上死亡套餐 給末期病人善終的權利
2017/10/18按目前的統計,葉克膜、呼吸器和洗腎等設備的使用率,臺灣是全世界最高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健保有給付,加上錯誤的醫療觀念及行為所造成的。
敗血症會奪命 切莫延遲治療
2017/10/11早在1991年,敗血症被美國胸腔學院及重症照護醫學會(ACCP╱SCCM)定義為因感染所導致的全身性炎性反應症候群(SIRS),隨著疾病連續演進惡化,更可能會出現嚴重敗血症及敗血性休克,最後導致死亡。
無故喘又咳? 原來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作祟
2017/3/10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急性肺栓塞的罕見併發症,可能導致失能並危及性命。歐洲登錄系統的資料顯示,其發生率大約是每年每百萬人口有5人左右,臺灣目前並無自己的相關統計數據。
認識氣管造口術 生命的長短不能決定,但生活的品質值得努力
2017/3/10氣管造口術,又稱氣管切開術,俗稱氣切,也就是提供穩定的人工氣道來維持呼吸。早在西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文物,就可見到關於氣切的描繪。16世紀的醫師為扁桃腺膿瘍阻塞呼吸道的病人做氣切,是第一個成功案例的紀錄。
不可小覷的肺炎
2017/3/9正常肺部的功能是交換氧氣提供人體所需,並排出細胞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肺炎是指肺實質發炎,造成上述功能的暫時性損傷而產生症狀,嚴重者可能引起各種程度的失能而影響日常生活。引發肺炎的原因,有些是感染、有些則是非感染的發炎。
胸痛 肺結節與肺癌的愛恨情愁
2017/2/9要強調的是,胸痛不是早期肺癌的徵兆,因為肺癌常起始於沒有痛覺神經的周邊肺泡,所以早期肺癌總是無聲無息的來臨。早期肺癌也很難從胸腔X光片偵查出來,那肺癌究竟該如何篩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