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潛水時發生減壓症的預防與治療
2019/10/28常見潛水的類型有為浮游、浮潛、水肺潛水、供氣潛水等。依潛水裝備區分,可分為「摒氣潛水」與「給氣潛水」。摒氣潛水指的是不需給氣裝備,例如浮潛。給氣潛水則是在過程...
享受美好的假期 , 您準備好了嗎 ? 傳染病預防、預防針施打時程及藥物準備
2019/10/2大部分的疫苗都在2週後達到最大保護效力,所以建議在出國前2~4週到旅遊門診由醫師評估預防針接種,而且疫苗的副作用通常也會在2週內會產生,在出國前保有至少2個星期的疫苗注射後觀察期
低血糖藏風暴 可別不當一回事
2019/9/20低血糖往往是急性而突然發生的,也曾有病人詢問:「我沒有糖尿病,但開車時會突然頭暈、覺得很餓甚至還發抖,後來趕快吃顆糖果就好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呀?」許多人以為低血糖症狀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注意,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機會面對這種狀況。
治療神經痛的用藥須知
2019/8/23神經傳導異常引起的持續性疼痛稱為神經痛,常見的周邊神經痛包括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以及糖尿病神經病變痛等,疼痛程度不一。許多患者正在使用治療神經痛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及禁忌,使用時必須多加了解。
如何預防搭乘交通工具旅遊時的健康意外?
2019/8/22時差主要的症狀包括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感與腸胃不適。而症狀的嚴重度常與穿越多少時區及飛行的方向有關, 例如:穿越超過6個時區或是往東的飛行較容易有時差的症狀。常見治療時差的方式包括:(1) 促進高品質的睡眠,必要時可搭配短效的鎮靜安眠藥物...
老是吹冷氣 可別吹出冷氣病
2019/7/9冷氣病有8大特徵:水腫、全身骨痛、頭暈頭痛、容易感冒、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過敏症(鼻敏感、濕疹、哮喘等)、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出現焦慮或胃酸過多等現象。如果你有其中3個或以上的特徵,就可能罹患了「冷氣病」。
安撫躁動的腸道 飲食小撇步
2019/6/24大腸激躁症是由於飲食或生活型態改變,或受到壓力大及情緒緊張等原因的影響,造成下腹部疼痛脹氣、每天解便次數多於3次或每星期解便次數少於3次,或是便祕及腹瀉的症狀交替發生。
改善大腸激躁症 請重新檢視飲食與生活方式
2019/6/17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好發於年輕女性。病人常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
次世代基因定序 診斷神經基因疾病的革命性新方法
2019/6/11「精準醫療」的精神是希望能利用個人基因表現的差異,選擇對其最有效的治療或預防方式。這個醫療概念的緣起是隨著知識的進步,科學界發現很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基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