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退化性關節炎疼痛難行 微創關節手術傷口小 恢復快
2023/2/10隨著先進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人工關節材質也不斷進步,讓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更加延長,也使人工關節手術更加普及。然而,要能達到術後功能的快速恢復,醫師的手術技術,相對扮演重要角色。
機器人手臂精準導航 客製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效果好 微創、精準、動態、三維及定量的機器手臂輔助關節置換術
2022/12/20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老人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當膝關節軟骨嚴重磨損,採取藥物及復健等保守治療藥物無效,患者可以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依文獻指出大約有兩成病人於術後仍存在著異物感、僵硬等不適症狀。
保膝免換膝! 3D列印HTO保膝矯正手術
2022/11/21此新式保膝手術-新式的保膝截骨矯正手術(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可扭轉病人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命運。 運用在關節炎愈早期的病人,恢復愈快。也可搭配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來促使自身膝蓋受損的軟骨達成再生修復。
單關節炎(大關節)的非手術治療─關節腔注射
2022/10/17目前類風濕關節炎雖已有良好生物製劑可供治療,但仍有些病友大關節處(如膝關節)持續性腫痛,以前治療選項多為執行關節滑膜切除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現可使用關節腔內注射釔(YMM-1)膠體注射液1-2次,亦可有效減少關節滑膜增生。
ROSA機器手臂 人工關節置換 結合健保 造福更多患者
2022/8/26一位70歲林女士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今(111)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評估,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林女士於四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於術後第二天即返家休養。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BMSC)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50歲男重拾小白球揮桿樂趣
2021/12/22水冷式射頻治療 解決妻長期疼痛
2021/9/1553歲曾太太,於民國99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了四次腦部手術,不只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造成復健過程極為崎嶇困難。幸好先生在旁鼓勵,甚至帶她到游泳池進行步行練習,才讓太太不放棄復健。但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狀況無法克服,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求診,温永銳醫師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Cooled Radiofrequency)技術,高度選擇性地破壞關節神經。不只平時疼痛大幅改善,可順利進行泳池訓練,甚至進步到可以在復健科進行一週二次的踏步器練習,讓生活作息大幅的改善。
微創關節手術 功能恢復快速
2021/1/6以人工膝關節手術為例,李副院長使用微創手術技術,出血量較少,無需放置引流管,在術後當日或隔天上午,病人即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大大縮短術後康復適應期,這樣的技術,亦可應用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關節退化不良於行的長者,實為一大福音。
微創正前位髖關節置換
2020/12/23洪誌鴻醫師在微創手術中藉由統合治療(麻醉、針灸、復健)的加入,以及在手術中盡可能地降低肌肉韌帶組織的傷害,因此不論膝關節置換或髖關節置換,多數病人於手術當日就可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也因為疼痛感的大幅降低,許多病人於術後隔日便可出院返家休養。
中醫多面向處理 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 減輕疼痛 維持生活好品質
2017/8/30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造成許多人工作或退休生活極大不便,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關節痛、關節變形與動作障礙,例如走路就會痛、無力感與無法蹲下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