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一定要運動 身體給你的功課
2021/2/23運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並且運動對各年齡層都有好處,兒童規律運動能降低成年後被慢性病纏身的機率,年長者多從事強化肌肉和平衡的運動,有助於預防跌倒,可改善自我照顧功能。
留住記憶 豐富你的腦力存摺
2020/10/23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採行地中海飲食,攝取較高比例的魚肉、蔬菜、水果,認知能力會比較好。另有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可降低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此建議多攝取全榖類、豆類、蔬果、堅果,並多食用富含 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以及選用橄欖油...
常做穴位按摩 頭腦也能凍齡
2020/10/14中醫多以醒腦開竅、益腎填髓的方法治療健忘。常用的穴道有:督脈的百會穴、神庭穴,任脈的中脘穴,膽經的風池穴、懸鐘穴,心包經的內關穴,腎經的太谿穴、復溜穴。其中最重要的當以百會穴為首。頭部為諸陽之會,百會位在頭頂正中央,為手足三陽、督脈、足厥陰...
臺灣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開全亞洲之先河
2020/2/11國際上已將病人自主定位為人權的行使,但是在尊重病人自主的同時,也需要保障其善終的權益與維繫醫病關係的和諧。病人、家屬和醫護之間均有溝通並清楚明瞭病人意願,讓病人擁有知情權、選擇權與決定權,以簽署意願書或預立醫療決定的方式,來彰顯病人自主權...
阿玆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失智症 認知功能與飲食營養
2020/1/7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記憶力、語言逐漸喪失認知能力,而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姿勢反射減弱和運動遲緩。
如果失去了好骨力、好肌力… 骨質疏鬆症與肌肉缺少症
2019/10/3骨質疏鬆是骨頭的礦物質減少且結構變差,質和量都差的骨頭強度不好,所以如果從站立的高度跌倒,一般人沒什麼大礙,但骨質疏鬆的人卻很可能會因而骨折,這就是骨鬆性骨折。
腦中風後患多 別讓它凌遲後半輩子
2019/9/19「中風、癌症、失智,這3種疾病,得到哪一種最不幸?」我想最不幸的應該是腦中風! 如果得癌症,目前有許多新的藥物療法可以選擇,還有時間可以緩衝,讓病人和家屬做各種準備,並且一般很少會出現肢體障礙或失能的情況。
腹膜炎難纏 兩大族群要提高警惕
2019/7/22腹膜炎的主要表現是腹痛及發燒畏寒,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腹瀉或是便祕等輕微腸胃不適的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喘促、寡尿、低血壓,甚至休克死亡。誘發腹膜炎的病因包括腹內臟器的急
萬籟入耳 你真的聽清楚了嗎?
2019/2/15我們的居住環境中充滿著各種噪音,例如民俗活動的嗩吶與鞭炮聲、重劃區營建工程的機具聲,甚至是餐廳夜店的喧鬧聲,要想在這樣的狀況下保護纖弱的聽覺系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別讓三高拖垮你 防治心血管疾病新觀念
2018/12/13隨著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的改變, 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包括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在臺灣已經超越癌症,躍升為死亡率的第1位。這些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共同危險因子,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三高」,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都在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病程進展上,扮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