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不抽菸無病史 45歲男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醫揭三大危險因子
2022/1/19盧炯睿醫師解釋,小於45歲的年輕人心肌梗塞特點是致死率較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範圍比較侷限、病後左心室殘餘功能比較好、短期預後較佳。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中,抽菸、肥胖與血脂異常,在年輕族群的盛行率比較高,高膽固醇血症、抽菸與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更是年輕人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中台灣AI救心網」急性心肌梗塞到院前遠距診斷系統,與死神搶時間!
2021/11/26目前「中投AI救心網」持續在台中、南投兩縣市上線中,希望能協助診斷出更多需要及時救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減少因不必要延遲而造成的人命損失或嚴重併發症。在Covid-19的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將成為主流,這樣的AI輔助系統不僅可以縮短急性心肌梗塞到院前的診斷時間,未來更可以發展為心臟病患及一般民眾居家自我監測的利器!
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左心耳封堵術」降低腦中風風險
2021/4/1469歲的徐女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甲狀腺機能亢進,三年前因突發心悸到中國附醫求診,發現患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但徐女士已有腸胃道出血病史,擔心長期用藥會引發更嚴重出血,因此選擇接受「左心耳封堵術」來減少中風風險
冷到心痛!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 醫提醒:溫差變化是發病主因
2021/1/2067歲男性在去年清晨突然感到一陣胸悶不適,且冒冷汗,經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不到一週康復出院。陳科維醫師表示,除了寒流來臨,在低溫間的回暖期也需特別注意,「溫差變化」是造成心血管發病的主因...
急性心肌梗塞, 生和死一瞬間
2020/10/28心臟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3名,其中「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更是高居不下。心肌梗塞發生率正逐年攀升,且罹病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者超過半數以上都來不及送醫即死亡,所以死亡率常被低估。
心導管介入治療 在心臟疾病的新進展
2019/11/22心導管手術治療心臟疾病重要的微創手術,可以用來治療許多的心臟疾病,病人可以在不需要開刀的情形將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治療好,近年來因科技的進步,有幾種先進的心導管手術成功的發展,可以進一步的造福病人...
修補破損的心 幹細胞療法眾望所歸
2018/11/5根據研究,罹患急性心肌梗塞之後,高達20-40%的病人會發展成心臟衰竭,並且在診斷後的5年內,有半數病人會死亡。注射幹細胞來修復心肌梗塞造成的受損心臟,極具發展潛力,目前許多國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希望幹細胞移植能成為心肌梗塞的輔助療法。
裝置新型心室輔助系統 心臟衰竭病人重返職場
2017/6/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李秉純主任今年3月間以「新型心室輔助系統裝置手術」,成功挽救一位53歲男子的致命性心臟衰竭。患者在術後兩週平安出院,重返職場。
生物可吸收支架 把冠狀動脈支架變不見了
2017/3/8當患者被告知需要接受心導管手術或植入支架時,總不免有這樣的疑問:「心臟支架非裝不可嗎?對我會有什麼影響?我有沒有更好的選擇?」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話說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