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中醫大附醫CAR-T治療難治型淋巴癌 全國長者首例逆轉成功! 七旬長者腫瘤全消失
2023/5/11今年71歲的蔡伯伯,一年半前赫然發現頸部淋巴腫大,原來不以為意,在家人提醒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經檢查後被診斷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 DLBCL ) ,由於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是高惡性度腫瘤,
大腸直腸癌復發轉移惡性腹膜腫瘤 輔助精準醫療-「免疫細胞療法」與「腹腔高壓氣霧化療」 逆轉病情 腹膜癌細胞幾乎全消失!
2022/11/2454歲的林小姐四年前被診斷大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控制情形頗良好,直到去年底,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造成嚴重腸道阻塞。張伸吉主任評估後,建議考慮採積極作法,先進行腸道吻合以解決腸道阻塞的問題,同步精準醫療搭配「腹腔高壓氣霧化療( PIPAC)」輔助消滅腹膜腫瘤,並再運用「免疫細胞療法」消除血液中腫瘤並增強免疫力
腹腔高壓氣霧化療對抗難處理的「腹膜惡性腫瘤」用噴的化療更精準!
2022/3/1637歲涂先生因腹痛及體重減輕,就醫發現罹患直腸癌。進階檢查發現合併瀰漫性腹膜轉移,為最頑固的「戒指狀細胞大腸癌」。經中國附醫腹腔腫瘤熱治療中心張伸吉主任及醫療團隊評估後,建議先微創切除腫瘤以解決腸道阻塞的問題,再進行營養治療、標靶治療,最後運用腹腔高壓氣霧化療(PIPAC)治療瀰漫性腹膜轉移;在最新的一次腹膜病理切片中發現,腹膜癌細胞已消失不見,也無腹水產生,癌症指數降低到正常值
化療後手腳皮膚脫皮紅腫痛,手足症候群中醫緩解有一套!
2021/5/21手足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HFS)又稱為「肢端紅腫症」(Palmar 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PPE)[1, 2],是一種化療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反應,發生在手掌或腳掌,會有泛紅、腫脹及發麻、刺痛等感覺異常。
對抗乳癌不孤單 中醫輔助減緩療程不適、避免副作用
2021/3/31乳癌現行治療方式趨於多元,根據不同的荷爾蒙受體(ER、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及細胞增殖指標(Ki67)等多種生物特性做分型、年齡及停經與否,制定不同的個人化治療計劃,西醫治療以手術為主,配合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 新療法「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改善肢體腫脹
2021/3/31癌症術後病人是淋巴水腫的高危險群,尤其以乳癌和子宮頸癌等婦癌患者治療後的病友比例居多。依世界上不同文獻報告的統計,乳癌病人終其一生有15~40%的病人會產生淋巴水腫。「淋巴水腫」是淋巴系統的負荷不良而導致肢體的腫大
下咽癌 嗓音與吞嚥功能的殺手
2020/11/19下咽癌的發生率在全部頭頸癌中,原本排名第4,次於口腔癌、鼻咽癌和喉癌,但近20年來下咽癌的新診斷病例數逐漸增加,現已超越喉癌,上升到第3名。一般來說,下咽癌的預後較其他頭頸癌差,主要是因為下咽癌不易早期診斷,且下咽處富含淋巴組織,通常在發現時已有...
蔡長海生技-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中國醫藥大學邁向更卓越優秀的國際一流大學
2020/9/22中國醫藥大學要邁向世界100大,面對嶄新的挑戰,洪明奇校長樂觀又滿懷自信的說,本校教授都學有專精,每一位都像「仙」,可是大家記住,除了自己很厲害之外,你的同事也要很厲害,我們團隊就會更厲害,讓學校這個「龍」才能更顯赫;2030年我們目標要成為標竿...
蔡長海董事長領導校院生技發展
2020/7/22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博士表示,台灣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和現代科技,中國醫大秉持醫學大學及醫療機構的專業角色與醫療使命,責無旁貸的肩負起防疫與醫療責任,學研界、醫界、產業界應攜手合作,透過現代科技,發展人工智慧(AI)醫療,為防疫、醫療、健康照護等相關領域...
治療肺癌多線道 中醫輔助更加分
2020/7/20肺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病人於治療肺癌的過程中,若能合併使用中醫藥輔助,將可降低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與標靶治療的副作用,手術前後使用適合的中藥,亦可提高修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