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器官晶片展現精準醫療應用 中國附醫再度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2020/12/2「癌症器官晶片」技術由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研究團隊結合臨床醫師共同研發,可在體外建立出病人的器官或腫瘤生理微系統的特殊晶片,在體外建構包含患者的活體細胞、組織功能、及生物流體等腫瘤微環境,真實反映病人癌症組織及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下咽癌 嗓音與吞嚥功能的殺手
2020/11/19下咽癌的發生率在全部頭頸癌中,原本排名第4,次於口腔癌、鼻咽癌和喉癌,但近20年來下咽癌的新診斷病例數逐漸增加,現已超越喉癌,上升到第3名。一般來說,下咽癌的預後較其他頭頸癌差,主要是因為下咽癌不易早期診斷,且下咽處富含淋巴組織,通常在發現時已有...
家有罕見遺傳疾病 利用基因定序排除遺傳疑慮 妙齡女安心成家
2020/10/1422歲女性因想成家,但哥哥與妹妹皆有智能不足與自閉症現象,擔心會有遺傳的可能性,在中國附醫精準醫學中心的幫助下,經過全外顯子定序找到致病性突變。中國附醫精準醫學中心張建國醫師指出「精準醫學」就是大家熟知個人化醫學的延伸,是以個體為導向的臨床醫學...
惡名昭彰的胰臟癌 出現症狀多半已是中晚期
2020/9/3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產生出來的惡性腫瘤,超過90%的胰臟癌為腺癌,另有少部分為神經內分泌細胞癌。按美國統計,胰臟癌的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症中居第4位,而在所有消化道相關癌症的死亡人數中更高居第2,僅次於大腸直腸癌。男性得到胰臟癌的比率,是女性的1.3倍。
肝癌是沈默殺手 高危險群要提高警覺
2020/8/19過去認為肝癌病程進展很快,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到了晚期多伴隨腹痛、腹脹、黃疸、腹水、疲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消化道出血,甚至腹部可觸摸到腫塊等,以致當病人發現症狀而就醫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治療效果當然不好。
蔡長海董事長領導校院生技發展
2020/7/22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博士表示,台灣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和現代科技,中國醫大秉持醫學大學及醫療機構的專業角色與醫療使命,責無旁貸的肩負起防疫與醫療責任,學研界、醫界、產業界應攜手合作,透過現代科技,發展人工智慧(AI)醫療,為防疫、醫療、健康照護等相關領域...
大腸直腸癌知多少(下) 治療方式報你知
2020/6/8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療、放射線治療,在治療前醫生會評估病人的年齡及當時的身體狀況,還有疾病期別、腫瘤大小、位置來選擇合適的治療計畫。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手術切除,第三第四期(或部分第二期)的病人會因病情需要...
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 肺癌的全方位治療策略
2020/3/26有一個研究顯示,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做肺癌的篩檢能夠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這項研究的高風險族群主要是針對55~74歲的重度抽菸者(即抽菸每天1包,超過30年,或是每天2包,超過15年),現在仍在抽菸或是戒菸小於15年。
「罕見肺癌不擔心 精準治療不肺心」罕見肺癌衛教巡迴展
2019/10/14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已連續十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新增逾一萬四千名肺癌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表示: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有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