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急性胰臟炎 多與膽管結石及酒精濫用有關
2020/11/9胰臟位於上腹部,胃的後方,呈長條狀,分成頭部,體部及尾部。成人的胰臟,長約12-20公分,重約85-95公克。胰臟同時具有內分泌腺體及外分泌腺體的功能,內分泌腺體可分泌多種人體重要的激素,包括胰島素、升糖素、體泌素及胰多胜太;外分泌腺體則會分泌內含多種...
肝癌是沈默殺手 高危險群要提高警覺
2020/8/19過去認為肝癌病程進展很快,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到了晚期多伴隨腹痛、腹脹、黃疸、腹水、疲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消化道出血,甚至腹部可觸摸到腫塊等,以致當病人發現症狀而就醫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治療效果當然不好。
保肝從定期檢查做起 別讓肝硬化擴展惡勢力
2020/8/18國人的肝硬化多因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所引起,發展過程漸進而緩慢。由於肝細胞或其周邊組織受到病毒、酒精或其他因素破壞,肝組織發生彌漫性壞死,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及肝細胞結節狀再生,導致肝臟的結構改變,進而變形與變硬。
這樣吃,最顧肝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2020/8/18肝性腦病變是肝硬化患者普遍會發生的合併症之一。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是體液、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以及缺氧、便祕、消化道出血、高血氨症、感染和所用藥物如麻醉藥、鎮靜劑,以及蛋白質攝取過多而增加腸道中的蛋白質含量,致使腸道細菌分解產生較多...
當病態肥胖遇上肝癌肝硬化◆減重手術改善疾病生活更好
2020/1/15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指出,減重代謝手術對肥胖不只減重效果好,連帶解決因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三高等問題。但對於同時合併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病人,則可能因為升高的手術風險
走出黑暗的幽谷 迎向彩色的人生~活體肝臟移植
2019/9/19依據衛生福利部死亡原因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肝病」長久以來都是臺灣的「國病」之一。
腹膜炎難纏 兩大族群要提高警惕
2019/7/22腹膜炎的主要表現是腹痛及發燒畏寒,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腹瀉或是便祕等輕微腸胃不適的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喘促、寡尿、低血壓,甚至休克死亡。誘發腹膜炎的病因包括腹內臟器的急
缺血性腸炎 延誤就醫恐奪命
2019/7/18缺血性腸炎是因為大腸腸壁血流減少,導致腸壁血液灌注不足,進而發生黏膜發炎、潰瘍、出血、壞死甚至腸穿孔。此病好發於年長者,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病史。病況嚴重時,可能併發腹膜炎或敗血性休克。
慎防糖尿病 血糖來把關
2019/2/1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7年所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追蹤調查研究顯示,臺灣15歲以上人口的糖尿病盛行率為7.6%。流行病學調查並已確認糖尿病盛行率會隨年齡上升而增加,65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的盛行率約為18%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迎戰肝癌
2018/12/20臺灣每年有超過1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發布的2017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肝癌位居第2,每年奪走約7000個寶貴的生命。為了提供癌症患者更完善的醫療照護,衛福部今年有限度地開放醫療院所提供免疫細胞治療,本院已提出申請,初步將對晚期肝癌患者(局部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