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痛經別再來! 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當代中西治療
2022/5/11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 起因是子宮內膜組織隨著經血逆流,跑到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註1],若跑入卵巢造成經血累積,就會變成「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累積在子宮肌肉層則會變成「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發生的高峰期在25∼45歲的女性[註2],經研究調查,台灣女性因檢查檢驗方式不同而有1∼30%不等的盛行率。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延緩「失智」海嘯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2022/4/15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台灣則統一稱為「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
對治習慣性流產,中醫調理保孕到
2022/3/28一般而言,發生單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15%,連續兩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2%,而連續3次發生流產的機率為0.4~1%。目前臨床上大約只有 50%的患者可以確定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習慣性流產患者沒有確定診斷,對懷孕的媽媽跟其家庭都造成身心上的影響。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手腳麻麻讓您睡不好?關於「不寧腿」需了解的二三事
2022/3/7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種睡眠相關的肢體動作障礙,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兩倍,並且隨年齡增加。懷孕、糖尿病、洗腎族群中,也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不寧腿的相關症狀。約有超過1╱3的病人在10歲之前會開始出現症狀,因而被誤診為生長痛...
本院眼科醫學中心結合專業技術與最尖端雷射儀器給病人最好的品質與服務
2022/3/7本院眼科醫學中心以安全和精準為最重要的考量,以醫學中心應有的高規格,引進全自動導引零接觸的近視雷射技術,嘉惠不想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民眾。本院眼科醫學中心將飛秒雷射應用於輔助白內障手術,取代人工需進行的部分,其優點包括以雷射切割的傷口較平整...
人工耳蝸(電子耳)讓聽損者重獲新「聲」 改善戴口罩溝通受阻的防疫生活
2022/3/253歲鍾教授於7、8年前驚覺自己聽力受損,疫情爆發前還能利用讀唇語來判讀對方的語意,但隨著疫情爆發,口罩卻成了他的阻礙。鍾教授一開始選擇中醫針灸延緩聽力受損,但生活仍有諸多不便,後來決定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治療,經陳光超副院長診斷為極重度感音型聽損,針對受損最嚴重的右耳進行手術,透過電子耳手術讓他恢復原本正常的生活
顳顎關節治療新訊-顳顎關節鏡微創手術
2022/1/17顳顎關節症候群是個常見的顏面部疼痛的原因。疼痛的來源有可能來自於周邊的咀嚼肌群以及顳顎關節內部,兩種疼痛的方式與位置相當接近也可能同出現,但治療方式卻有所不同。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50歲男重拾小白球揮桿樂趣
2021/12/22陳賢德主任說,中國附醫骨科部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執行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目前已有28例進入治療療程,其中有16例完成兩次完整治療,短期的治療效果顯著,在疼痛指數及WOMAC關節炎指數均有顯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