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科室訊息
COVID-19新冠肺炎後遺症 中西醫照護門診 – 中藥
2022/7/18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多數人都以輕症的表現為主,但10-20%的確診者在康復的3個月後仍有症狀。常見的後遺症包含:嗅覺或味覺異常、胸悶、心悸、咳嗽、喘、呼吸困難、腸胃道問題、疲倦、頭暈、頭痛、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焦慮、情緒低落等等。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痛經別再來! 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當代中西治療
2022/5/11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 起因是子宮內膜組織隨著經血逆流,跑到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註1],若跑入卵巢造成經血累積,就會變成「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累積在子宮肌肉層則會變成「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發生的高峰期在25∼45歲的女性[註2],經研究調查,台灣女性因檢查檢驗方式不同而有1∼30%不等的盛行率。
對治習慣性流產,中醫調理保孕到
2022/3/28一般而言,發生單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15%,連續兩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2%,而連續3次發生流產的機率為0.4~1%。目前臨床上大約只有 50%的患者可以確定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習慣性流產患者沒有確定診斷,對懷孕的媽媽跟其家庭都造成身心上的影響。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產後惡露不絕3大類 中醫調養治療有良方
2022/3/21產後時期也稱為「產褥期」,是指產婦分娩後與懷孕有關的生理變化恢復到非懷孕狀態的時間,通常為期6~8週。惡露是指胎盤分離後,蛻膜的基礎部分保留下來,蛻膜分為兩層:表層脫落,深層則再生為新的子宮內膜。
更年期潮熱人發胖 中醫助您減重又降火
2022/3/1女性接近停經時,偶爾會感覺由前胸或後背往上遍及頭面的陣發性烘熱感,還經常伴隨心悸、冒汗等表現,這就是「更年期潮熱」。潮熱的發作頻率少則一天一至兩次,嚴重者甚至五至十分鐘即發作一次,實在相當困擾!而隨著年齡增加、代謝率下降,更年期階段的荷爾蒙失調也容易引起中年發福,增加罹患三高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