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科室訊息
乳癌術後重建新觀念 內視鏡隆乳重建手術
2021/10/6一位40歲陳小姐,在洗澡時摸到乳房有腫塊,經診所切片後診斷為乳癌,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乳房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安排全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節重建手術,並同時會診整形外科黃宗君醫師進行重建評估,藉由內視鏡矽膠義乳重建手術,讓術後義乳更加自然,也重建自身的信心。
膽胰疾病患者的新選擇 一次性使用十二指腸鏡 降低感染風險更安心
2021/9/29日前一名47歲膽管癌患者張女士,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看診治療。張女士在防疫優先的考量下,為降低感染風險,接受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手術,中國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主任黃文信使用一次性十二指腸鏡順利完成,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膽胰疾病患者的新選擇 一次性使用十二指腸鏡 降低感染風險更安心
2021/9/29日前一名47歲膽管癌患者張女士,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看診治療。張女士在防疫優先的考量下,爲降低感染風險,接受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手術,中國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主任黃文信使用一次性十二指腸鏡順利完成,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胆胰疾病患者的新选择 一次性使用十二指肠镜 降低感染风险更安心
2021/9/29日前一名47岁胆管癌患者张女士,前往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看诊治疗。张女士在防疫优先的考量下,为降低感染风险,接受内视镜逆行性胆胰管摄影术(ERCP)手术,中国附医内视镜暨超音波诊断治疗中心主任黄文信使用一次性十二指肠镜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拚過五年生命終點線 高校生勇敢面對罕病肺高壓
2021/9/22國際醫療中心榮獲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
2021/9/16「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歷經近一個月的初審及複審評選後,於今(16)日公布本屆得獎得主名單。個人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陳志福醫師(社團法人台灣健康服務協會)、劉君恕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及林元清醫師(AHMC Healthcare Inc)。團體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花蓮慈濟醫院—國際醫學中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吐瓦魯醫療資訊系統計畫,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獲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 突破疫情封鎖 彰顯台灣發展國際醫療價值
2021/9/16台灣國際醫療服務至高榮譽的「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9月16日結果揭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榮獲團體獎,是繼2017年獲得第二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個人獎與團體獎榮耀後再度獲獎。即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仍成功突圍,透過整合創新模式,持續推動台灣國際醫療品牌與服務國際化獲得豐碩成果。此刻獲獎,猶如隙縫裡的陽光,彰顯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的價值,意義不凡。
水冷式射頻治療 解決妻長期疼痛
2021/9/1553歲曾太太,於民國99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了四次腦部手術,不只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造成復健過程極為崎嶇困難。幸好先生在旁鼓勵,甚至帶她到游泳池進行步行練習,才讓太太不放棄復健。但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狀況無法克服,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求診,温永銳醫師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Cooled Radiofrequency)技術,高度選擇性地破壞關節神經。不只平時疼痛大幅改善,可順利進行泳池訓練,甚至進步到可以在復健科進行一週二次的踏步器練習,讓生活作息大幅的改善。
母捐腎臟 換給孩子不洗腎的新人生
2021/9/1現年22歲的阿信(化名),大學甫畢業即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免除終身洗腎的苦難 。患有末期腎病的他,從出生開始,幾乎每個月都因為莫名反覆的發燒而進出急診,直到小六驗出有蛋白尿、膿尿(白血球偏高),不久因再次高燒就醫,醫師才懷疑有腎臟問題,加上出現血尿,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已有水腎及一邊腎臟萎縮的情況;卻遲至國一經聖馬爾定醫院轉介到本院兒童腎臟科林清淵教授門診,才確診為「先天性泌尿道異常」並已進展為「慢性腎臟病(CKD)」,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從此展開10年的門診追蹤,控制病程發展以延緩洗腎的到來。
中國附醫與長聖生技共同攜手 研發抗癌新利器-嵌合抗原受體免疫細胞療法
2021/8/25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研究團隊,於2021年最新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論文指出,使用CAR-NK細胞標靶HLA-G蛋白,能將腫瘤細胞上的HLA-G免疫干擾訊號逆轉成免疫活化訊號,達到治療多種實體癌症的效果,包含三陰性乳癌、惡性腦瘤、胰臟癌和卵巢癌的效果。研究指出,CAR-NK細胞包含預防副作用的基因改造,未來更具有異體治療應用的潛力。周德陽院長表示此項研發成果已與長聖生技公司合作進行臨床異體細胞產品開發,預期未來對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則無須再分離患者的免疫細胞來製造,減少等待時間和成本,可期待未來CAR-NK細胞治療將應用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