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第19屆國家新創獎
2022/12/3藍教授團隊提出全新理論,結合NMDA神經傳導及抗氧化反應,研發出DAAO激活劑G72protein及SLC7A11mRNA兩個生物標記來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在初步研究成果中,可以有效的區分未服藥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健康個人(曲線下面積[AUC]0.915),今年八月發表於知名期刊《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雜誌,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Neuropsychopharmacology》。 阿茲海默症為本世紀重要的疾病之一,全球罹患此症之患者快速增加,但早期偵測依然不易。開發有效、便利之診斷工具,有助於早期偵測與治療。本技術以周邊血液診斷阿茲海默症,具有快速、簡易、低侵入性之優勢,且精準度高。新創技術也已獲得我國、美國、歐洲、中國等多國專利,未來尚需更多之臨床案例進一步驗證,具發展潛力與臨床應用性。在2022年底獲得第19屆國家新創獎的殊榮。
111年度臺中市幸福職場評選「五星獎、幸福創意獎、幸福標竿獎」
2022/11/2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為宣揚「勞資共融幸福台中」理念,舉辦111年度幸福職場評選獎勵活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100多家優秀企業角逐競爭下,再次榮獲臺中市政府幸福職場評選「星等獎-五星獎」、2項「幸福創意獎」,更因連續兩年的優異表現而榮獲「幸福標竿獎」的最高肯定。
RSNA 2022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etection
2022/10/28北美放射學會(RSNA)是國際上成立早、規模最大、會員最多、高度專業性的學會,在全球具有最高領導地位。RSNA非常重視AI在影像學的應用,為推動AI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研究和落地,自2017年起,RSNA設立了單獨的AI挑戰賽環節,更是國際級指標性影像學競賽之一。透過競賽的參與,國內外研發人員可相互切磋學習、激發潛能,進而提升自我研發力,將其能力運用於現今研發的醫療專案中。 競賽資訊:2022年北美放射協會(RSNA)國際脊椎骨折AI判讀競賽 獲獎:銅牌獎 總排名:71/883
RSNA 2022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etection
2022/10/28北美放射學會(RSNA)是國際上成立早、規模最大、會員最多、高度專業性的學會,在全球具有最高領導地位。RSNA非常重視AI在影像學的應用,為推動AI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研究和落地,自2017年起,RSNA設立了單獨的AI挑戰賽環節,更是國際級指標性影像學競賽之一。透過競賽的參與,國內外研發人員可相互切磋學習、激發潛能,進而提升自我研發力,將其能力運用於現今研發的醫療專案中。 競賽資訊:2022年北美放射協會(RSNA)國際脊椎骨折AI判讀競賽 獲獎:銅牌獎 總排名:56/883
2022年台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銅獎
2022/8/12本院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展現優異的生技與數位科技跨域整合研發能力,以【AI遠距心肌梗塞輔助診斷系統-搶救生命-決勝院前】研發成果榮獲「跨域卓越獎」的肯定。 參賽標的:AI遠距心肌梗塞輔助診斷系統-搶救生命-決勝院前 「AI遠距心肌梗塞輔助診斷系統」,注重即時且精準判斷急性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病患,透過行動心電圖儀廠商與中部消防局之跨域合作,建構一遠距診斷系統。本系統協助病患即時於救護車上量測心電圖,進行院前STEMI診斷,以助院內心導管手術團隊盡早準備,抓緊黃金救援時間,增加病患存活率。本產品在遠距醫療、EMS等方面,提供高效率及高準確度的診斷流程,並已獲TFDA許可證和專利認證。
《2022金漾奬-智慧應用》冠軍
2022/7/19「智抗菌」是首創四合一平台,由周德陽院長領導團隊創建,是運用醫院資訊技術結合人工智慧、AIoT智慧聯網等創新前瞻科技,應用於輔助醫療專業判斷,AI提供預測抗藥性細菌、敗血症風險與死亡率警示、個人抗菌圖譜及抗生素治療輔助決策系統,本平台之研發是採一站式介面服務,於2022年1月開始導入住院醫療服務,已取得美國、台灣共5項專利、發表1篇國際期刊論文(MicrobiologySpectrum2022),論文持續發表中,運用平台可提供醫療團隊決策輔助資訊,超前診斷與治療,強化醫療照護服務品質及搶救生命。
2022台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獎
2022/7/52022台灣服務業大評鑑深入探訪全台30個行業,共計訪查345家企業、433個店點的服務品質,範圍涵括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各面向,透過專業的神秘客暗中調查,稽核人數達2100人以上,經嚴格篩選後,找出最能代表台灣服務品質值得的30位優秀服務尖兵。 中醫門診蔡瑜方護理師充滿活力熱忱,用親切稱呼積極和鄰近民眾互動,解說資訊耐心詳盡,以熱力四射的服務讓人暫時忘卻病痛煩憂,因此榮獲2022台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獎 。
2021年第 22屆國家醫療品質獎(NHQA)
2022/1/27過多無效的警報導致警報疲乏,無制度的關閉警報導致病人的傷害,不可不慎。儀器警報管理的重要性:JCI第七版病人照護條文3.1、109-110年度衛生福利部醫院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台中市衛生局醫院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作業訪查均有提及。跨團隊的儀器警報小組成立後,建立儀器警報管理機制,減少警報疲乏,發揮警報功用;擬定4項對策:改善15項失效原因。對策一:建立醫療儀器警報管理機制政策與程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