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花5個月,一台「為護理師而生」的機器人問世。中醫大與子公司長聯合力開發的「愛寶」,力求快速解決醫院人力荒,初步能分擔護理師30%工作。愛寶在中醫大「實習」後,除了自家醫院採用,還將推向更多領域。
中醫大醫院院長周德陽(左)、長聯科技董事長李友錚(右)是護理機器人愛寶的主力推手。
傍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大樓20樓燈火通明,護理師們來回穿梭,還有一個大約150公分高的身影,在走廊上安靜移動,它,不是護理師,而是即將加入醫療第一線的最新護理機器人「愛寶」(Eirbot)。
近年護理師大缺工,台灣醫療體系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中醫大主動出擊,攜手長聯科技,共同開發愛寶。生策會前往中醫大採訪當天,不僅見識到愛寶實際運作過程,也邀請中醫大醫院院長周德陽、長聯科技董事長李友錚現身說法,介紹這場技術創新,究竟是從何而來?
三方攜手,「為護理師而生」是共同信念
去年6月,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請李友錚協助了解校內的機器人研發計畫,李友錚初步研究後認為,當前護理人力吃緊,與其花時間追逐看似高深的未來技術,不如縮短開發時程,讓機器人更加簡單、實用,盡快派上用場。他開始認真思考:「機器人要為誰服務?」
「一開始就要想清楚,用戶到底是誰?如果研發手術機器人,用戶就是醫生;如果是搬運機器人,就是護理師、清潔跟總務人員。」李友錚當下就有了答案:「現在醫院最缺什麼?就是護理師嘛!」
「為護理師而生」這個定位,成為研發愛寶的起點。周德陽解釋,護理師工作複雜,「跟奶媽一樣,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護』,」唯有紓解部分工作,護理師方可專注在醫療方面,也才能緩解醫療現場的困境。
正巧,李友錚結識了群聯董事長潘健成,李友錚說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護理機器人計畫,潘健成也分享群聯研發有成的「aiDAPTIV AI邊緣運算技術」,雙方都肯定,有互相整合的空間。
李友錚又想到中醫大附設醫院,在醫療領域夙負盛名,「有醫療知識,還有臨床的專業經驗,」他興奮地說:「三方談過,大家都覺得OK,就這樣一拍即合!」
不炫技,釐清該優先做的事
愛寶的研發歷程其實相當短暫。今年4月,群聯與長佳智能合資成立長聯科技,9月中,長聯就推出愛寶原型機,開發時間僅約5個月,這在台灣智慧醫材產業相當少見。
愛寶如何後發先至?李友錚認為,關鍵是中醫大、長佳和群聯三方都本著「以醫療實用為主」的核心理念。周德陽堅持,出發點是護理師的核心需求,「幫第一線人員省時省力,這是唯一目標。有些功能看起來很炫,但不是我們該優先做的事,」他強調,中醫大從研發之初就是主導者,愛寶身上的每個功能,都經過院內護理師反覆討論與驗證,是整合無數院內臨床及治療經驗的成果。
不僅如此,周德陽還不斷對研發團隊「出考題」。李友錚苦笑著舉例:「我們提出問答的對話範例,院長馬上質疑說『user說話,你10秒鐘後才回,有人會等你10秒嗎?而且一講就是幾千字,人家早就走掉了!』我們就立刻改。」
愛寶可協助護理師向患者說明衛教資訊。
李友錚自豪地說,經過團隊反覆驗證、修改,目前愛寶收到問題後,回話的反應速度已縮短至3到5秒間,回答字數也控制在80字左右。這既符合真人對話的節奏,也順利通過周德陽為研發團隊立下的高標準。
後端AI「大腦」優化,將進入更多場域
李友錚解釋,以機器人分擔護理師工作,核心驅動力是強大的後端系統。愛寶可說是智慧醫療服務系統最前端的對話介面,真正的「大腦」,是後端AI伺服器,「一台AI伺服器可能同時連接20、甚至30台機器人。」
加上AI伺服器可與醫院資訊系統(HIS)連動,「這時候機器人就能辨別,說話對方是什麼背景、身分、過去病歷等等,」這種深度整合,兼顧系統運作效率、能耗,也可以讓每位患者獲得最需要的回應。
延續愛寶的經驗,長聯已規劃將陸續推出兼具清潔、消毒及搬運的多功能機器人,以及長照型、居家服務型機器人,「其實機器人只是智慧醫療服務系統的一小角,它背後整個數據鏈,遠超過我們看到的十倍、百倍,」李友錚自信地說。
使用地端伺服器,堅守AI自主權
在選擇技術路線時,李友錚堅持採用地端伺服器,而非直接使用ChatGPT等雲端服務,背後有深刻考量。他坦言,以市面上的生成式AI龍頭來訓練AI,雖然最快速,但所有對話內容形同奉送給對方,「如果我們的準確度、歷程它都有,當上傳過去,等於是幫它做,還是有風險。」
這次與群聯合作,正是要實現周德陽心中的「醫療主權AI」。「為什麼要用地端伺服器?因為生成式AI缺點是幻覺,醫療不能容忍幻覺,一千萬次裡都不能有一次!」他並強調:「地端的另一個好處是,絕不會洩露病人隱私,確保個資萬無一失。」
更重要的是,愛寶轉述、宣達的所有醫療知識,都通過醫師認可,李友錚說:「愛寶的資料全部經過中醫大審查,我不允許它上網搜尋來用,以免出錯。」研發團隊堅持醫療資料主權、隱私權保護,讓愛寶與其他AI機器人有根本差異。
上市將採訂閱制,讓機器人持續聰明
李友錚透露,接下來愛寶上市後,將以訂閱制推廣,目前估計年費約50萬至80萬台幣。這個決定不只為長期穩定獲利,也象徵長聯對長期服務品質的承諾。
「醫學知識跟科技進展速度太快,如果愛寶用賣斷的方式,第一年醫院會覺得它很聰明,第二年開始覺得有些地方表現不佳,可能到第三年客戶就會覺得,哇,怎麼那麼笨!」李友錚解釋,訂閱制能確保長聯持續與醫院客戶溝通,隨時視需求更新、強化醫院的後端伺服器。「就像蘋果賣iPhone,要對它負責,讓軟體維持在最新版本。」
周德陽則從競爭策略分析:「這(訂閱制)是一種商業屏障,如果我們的系統不斷演進,新的機器人型號越來越聰明,當我們已升到博士等級,競爭者要切進來,走我們走過的路,可能已看不到我們的車尾燈。」
務實定位,先做到分擔護理師30%工作
在功能規劃上,研發團隊十分務實,周德陽強調,不追求取代護理師,而是要成為實際的助力,減輕護理師負擔。「以取代30%護理師工作為第一階段目標,長期目標希望能達到50%。」
他指出:「第一代愛寶提供環境導覽、衛教諮詢、物品運送與遠端查房等四大服務,第二代機型將再加入非接觸式生理資訊量測與環境監控。等第二代問世,再申請醫療器材認證。」
這種階段性規劃,源自對嚴峻現實的深刻認識。「我們一開始就很清楚,現在自己的技術到什麼層次,」李友錚說:「這不是炫技的時候,醫療用機器人必須有高可靠度、高隱私保密性,知識庫必須非常專業,這些條件都要滿足,所以我們不會好高騖遠。」
長聯團隊要讓愛寶成為具有即戰力的助手,減輕護理師負擔。
從醫院到偏鄉,成為智慧醫療的前鋒
目前,愛寶正在中醫大進行為期三個月的POC(概念驗證)實證。「預計12月POC結束後著手量產,」李友錚透露:「初期規劃在中醫大一個樓層進駐一、兩台,接下來逐步擴增數量。」
愛寶的應用願景,遠不止於醫院內部。周德陽描繪了更宏大的藍圖:「像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各衛生所都可以放一台服務居民。甚至再進一步,透過愛寶的視訊功能讓醫生遠端問診,這就是遠距醫療!」
事實上,他的願景正在實現。「我們示範的時候,藥劑部首先說他們一定要一台,放在領藥櫃台旁回答病人詢問。」「婦產部也很積極,因為當有護理師請假,就沒人做衛教,以後讓愛寶駐點,能幫上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