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眼角膜感染竟轉複雜型青光眼 六旬長者幾乎失明 超細導管精準植入青光眼手術 搶救近盲視力
2023/2/8六十一歲的張先生兩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回台中務農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民國110年10月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原本不在意,但後來實在越來越難受,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確診張先生的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經治療癒合後留下角膜疤痕,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視力不到0.01,幾乎失明,產生隅角沾黏以及虹膜新生血管等多重後遺症,
登山意外重傷全身癱瘓 精準細胞治療逆轉脊髓再生 半年後能靠自己吃飯
2023/2/242歲的張先生於民國110年12月登山時意外墜落,造成脊椎第5到7節頸椎骨折,胸部以下全身癱瘓,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救,民國111年3月施打第一劑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MSCs),由中國附醫脊椎中心匯集神經外科等專家團隊合力搶救,同時術後積極進行復健,張先生至今已完成總共5劑的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
巴金森氏症難辨步態「步態凍僵」? AI診斷系統協助神經內科半小時發現七旬長者病情 早期揪出延緩病徵
2022/11/271歲莊伯伯罹患巴金森氏症已十五年,近期家人發現伯伯走路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走路被地板黏住這般僵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的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發現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讓醫護人員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
心臟血管中心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體外反搏治療(EECP)
2022/10/14EECP(體外反搏治療)是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無侵入性、無須手術,無須住院,在門診即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療過程中,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
機器扯斷手臂 移工休克命危 中國附醫團隊11小時搶救 斷臂再植精準接回
2022/9/2122歲的外籍移工,7月在工廠作業時遭逢工安意外,左手臂從肩膀以下遭機器整個扯斷,一度休克命危送醫急救,醫療團隊長達11小時跨夜搶救,全程使用顯微鏡與器械,接回神經、血管、骨頭、韌帶與肌腱,重建斷臂,如今恢復情況良好,手臂已經能轉動
坐骨神經痛!微創手術治療 走路不再怕「觸電」
2022/8/1731歲的賴小姐因運動傷害,造成長期左側坐骨神經痛問題,無法久站、久坐,甚至從腰到腳底都出現痠麻感,經一般民俗推拿、中醫、復健皆無明顯改善,賴小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劉東桓醫師,並接受精準微創手術-經皮腰椎擴孔神經解離,術後約半小時即可
長新冠後遺症 中醫can help!
2022/7/2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賴香君醫師及歐世宸醫師,受邀發表關於長新冠及疫苗後遺症的中醫治療。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統計,疲倦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長期症狀,此外,神經精神後遺症也是很常被提及的現象
以顯微技術突破醫學疆界 成功清除罕見致命孢子以及腸道移植重建病人聲帶
2022/6/29中國附醫整形外科陳宏基醫師帶領醫療團隊,透過顯微技術突破傳統醫學的疆界,包括兩個項目:(一)切除微小而致命的孢子,成功解決威脅病人性命逾四年的罕見黴菌感染。(二)改良重建下咽癌病人的語音功能,用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時,經由神經吻合,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成功改善病人的語音功能。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