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防疫不馬虎,小心肺炎病毒從「眼」入
2020/3/18專家預計新冠肺炎恐怕廣泛傳染至四五月,這段期間眼睛是否也需防疫,如何不讓眼睛成為防疫漏洞呢?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能從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眼淚和結膜分泌物中檢測出...
為什麼會咳嗽?
2020/3/10一個健康的成人是鮮少咳嗽的。然而,透過排除外來異物或有毒物質,以及清除多餘的呼吸道分泌物,咳嗽是一種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因此,咳嗽可能是偶然、暫時或無傷大雅的,然而,卻也是患者尋求醫療協助最常見的抱怨。
進補別亂補 請向體質看齊
2019/12/5按中醫理論,冬季天氣寒冷,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入裏,脾胃消化功能旺盛。換句話說,此時新陳代謝速度變慢,適當的進補較易吸收藏納,可提高免疫力,改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延緩衰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別讓記憶的小偷得逞!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與預防
2019/11/26雖然失智症是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但失智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因此如何從生活細節中發現潛在的失智症狀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大眾了解失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架構一個穩定精準的開刀環境 3D微創高解析內視鏡手術
2019/11/213D立體微創手術系統,術中給予醫師「清晰、透徹、乾淨」的影像呈現,讓我精準清除每一顆淋巴,完成每一台自然孔結直腸切除手術。科技的進步可以重組兩種影像,帶來3D腹腔鏡的發展,除了保留過往的高畫質和高解析度,更提供了立體視覺,讓醫師有更好的手眼協調。
預防黃斑部病變 護眼大將:葉黃素
2019/10/2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中央部位退化的疾病。患者會漸漸發現有視物模糊變形、看直線扭曲等現象,發展到最後可能失明。黃斑部病變通常是兩側發作,單眼喪失視力的年齡平均是65歲,以後每年約有12%的人另一眼也受到侵犯,到了70歲...
看見世間的美好~角膜移植
2019/10/15角膜,是人體全身唯一一個透明的組織,也是靈魂之窗的主要窗口,如果因為外傷、感染、先天或後天的病變等因素,使得角膜混濁或變形,就會造成視力上的影響,甚至無法感受到這世界的色彩與影像。
低血糖藏風暴 可別不當一回事
2019/9/20低血糖往往是急性而突然發生的,也曾有病人詢問:「我沒有糖尿病,但開車時會突然頭暈、覺得很餓甚至還發抖,後來趕快吃顆糖果就好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呀?」許多人以為低血糖症狀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注意,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機會面對這種狀況。
外科醫生的無畏- 化不可能為可能 器官移植中心鄭隆賓院長 演講分享人生智慧的甘泉
2019/9/9「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這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醫師堅定的信念。為此,他不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如今,鄭院長帶領團隊已完成1100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在全世界排名第9,獨到的醫療技術成就,讓他站上台灣醫療典範的地位,實為華人的驕傲!
治療神經痛的用藥須知
2019/8/23神經傳導異常引起的持續性疼痛稱為神經痛,常見的周邊神經痛包括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以及糖尿病神經病變痛等,疼痛程度不一。許多患者正在使用治療神經痛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及禁忌,使用時必須多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