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六旬胖主管應酬多 體檢好嚇人 重度脂肪肝轉中度纖維化 半年狂甩五公斤肥油 紅字消退中
2023/7/5何先生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進行體檢,檢查發現,肥胖指標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一年內從32上升到34.2,逼近重度肥胖35,甚至肝功能、血脂肪、血糖和尿酸也出現紅字,腹部超音波則發現了重度脂肪肝,連肝纖維掃描出現中度肝纖維化
後疫情時代 樂齡幸福共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市元保宮與林增連慈善基金會 聯合舉辦「有愛同行 健康共好」–歡唱呷辦桌
2023/6/8國內疫情解封,長輩們也要多多互動找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以及林增連慈善基金會聯合舉辦「有愛同行 健康共好」–歡唱呷辦桌,特別邀請獨居長輩出門活動,到歷史悠久的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參訪、敬拜祈求平安之外,特別在元保宮的「智能健康促進中心」,
七旬翁無煙史 因腹痛健檢意外揪出近2公分肺腺癌
2022/8/1070歲王阿伯,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疾病史,最近因腹部常感不適,至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進行整體健康檢查,沒想到很注意養生的王阿伯,竟罹患肺腺癌。林文元醫師表示,王阿伯的案例其實很常見
居家快篩怎麼用?採檢8步驟 醫師籲:手部消毒佩戴口罩要做好
2021/7/6隨著本土疫情反覆爆發,居家快篩讓民眾在家中也能自我檢測,但若有不方便自行採檢者(如長者、學齡兒童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林文元主任建議可以由家人協助,但仍需記得佩戴口罩,保護彼此
出國健康沒煩惱 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
2019/10/1慢性疾病病人出國旅遊前,應注意以下問題,參與此次旅遊行程是否對自身健康狀況安全?慢性疾病用藥是否攜帶足夠?有無準備可能需要的備用藥物(如感冒藥)?長時間的國外旅遊,是否需要醫師協助開立目前的診斷證明,及使用的藥物名稱,隨身攜帶相關證明,以備不時之需?
改善代謝症候群 迎向健康新生活
2019/2/12過度精緻與油膩的飲食正是代謝症候群的元兇之一,許多人長期坐在辦公桌前的工作模式,活動量本就嚴重不足,若再加上沒有運動的習慣,身體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屏障便會漸漸消弭,致使代謝症候群悄悄入侵。
高BMI 癌症與多種慢性病之源
2018/12/27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8年全球肥胖人口達5億人,過重人口達14億人,而每年因肥胖與過重相關疾病死亡者達280萬人,是全世界人口的第5大死因。肥胖除了會增加死亡率之外(BMI與死亡率呈現U或J形曲線的相關),也會增加罹患許多疾病的風險,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
維持理想體重 可有效預防癌症
2018/12/27國民健康局的分析發現,國人十大死因有6成是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也發現,除了戒菸之外,維持理想體重已是降低癌症發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中國附醫建置「智慧資訊平台」智慧分級雙向轉診直接掛號 便利有效率
2018/6/27因應政府致力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結合中部地區社區診所簽約合作,建置智慧即時資訊平台,能主動提示、智慧判斷轉診院所相關作業;與基層院所資訊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