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34歲媽媽懷孕五個月 竟罹患「三陰性乳癌」 中國附醫第一時間跨科團隊 與時間賽跑 超精準治療計畫 近足月產男嬰 產後切除腫瘤近全消 媽媽寶寶健康過關!
2023/3/834歲周女士(化名)於懷孕第5個月時,感覺乳房漲大速度快得異常,並隱約摸到其中有硬塊,周女士擔心之餘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就診,經由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有一個超過兩公分的不規則腫瘤(如圖一),病理報告證實罹患「三陰性乳癌」。
八旬翁發現3公分胰尾腫瘤 中國附醫達文西機器人 精準切除病灶 全部脾臟保留 老翁第二天可下床行走
2023/2/1580歲的賴伯伯去年底(民國111年)因攝護腺疾病就醫,經由電腦斷層(CT)持續追蹤,意外發現胰臟尾部出現大小約3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評估,賴伯伯的胰尾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或轉移性癌,雖然現階段無任何不適,但是胰尾腫瘤可能惡化與轉移,
75歲阿伯起床胸悶心悸,冠動脈阻塞高達99%!「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 及時介入治療倖免於難
2022/12/2975歲陳伯伯平日生活習慣良好,有高血壓病史,有天起床時忽然感覺胸悶心悸,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到中國附醫尋求協助,經消化內科再轉介到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吳宏彬醫師建議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血管狀態,運動心電圖顯示陳伯伯運動最大心跳每分鐘139下,ST段輕度下降呈現缺氧,依傳統人工判讀與風險因子評估僅為冠狀動脈中度風險
大腸直腸癌復發轉移惡性腹膜腫瘤 輔助精準醫療-「免疫細胞療法」與「腹腔高壓氣霧化療」 逆轉病情 腹膜癌細胞幾乎全消失!
2022/11/2454歲的林小姐四年前被診斷大腸癌第四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控制情形頗良好,直到去年底,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造成嚴重腸道阻塞。張伸吉主任評估後,建議考慮採積極作法,先進行腸道吻合以解決腸道阻塞的問題,同步精準醫療搭配「腹腔高壓氣霧化療( PIPAC)」輔助消滅腹膜腫瘤,並再運用「免疫細胞療法」消除血液中腫瘤並增強免疫力
抗藥性病菌死亡威脅?2050年將超越癌症!中國附醫周德陽院長 受邀HIMSS 專題主講 分享全球「智抗菌平台」智慧醫療成果
2022/10/1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打擊日益氾濫的超級細菌感染問題,創設的智抗菌平台(Intelligent Anti-Microbial System (iAMS) )」,獲得全球重量級醫療機構高度重視。周德陽院長指出,醫院內感染超級病毒與病菌問題,儼然成為全球公衛的重大挑戰,據統計,亞太地區院內感染病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
當巧克力囊腫遇上近更年期》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種種不適中醫幫妳緩解
2022/9/7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出現、生長、浸潤,繼而造成疼痛(初潮後一段時間無痛經,後來出現痛經且愈來愈嚴重)、產生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症狀。若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稱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影響約5~15%的育齡婦女和高達35...
七旬翁無煙史 因腹痛健檢意外揪出近2公分肺腺癌
2022/8/1070歲王阿伯,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疾病史,最近因腹部常感不適,至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進行整體健康檢查,沒想到很注意養生的王阿伯,竟罹患肺腺癌。林文元醫師表示,王阿伯的案例其實很常見
中西醫居家醫療照護 讓8旬失智嬤重拾語言能力
2022/6/2281歲張奶奶,四年前因為言語混亂逐漸加重,被診斷為失智症,隨病情進展,逐漸失去行為能力,無法應答,近三年無法言談,整日臥床,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整合中西醫師、護理師,加入照護團隊,提供醫療訪視、管路照護、居家針灸,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恢復認知功能,可和家人聊天唱歌,又恢復妙語如珠。中國附醫家庭醫學科林靖淳醫師和居家護理師林靜妤表示,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救人的雷射光-靜脈雷射
2022/5/16靜脈雷射的波長落在紅光區,在過去又稱為低能量生化雷射治療或氦氖雷射治療,是一種波長為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透過靜脈留置針侵入到血管內的照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疼痛與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