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六旬胖主管應酬多 體檢好嚇人 重度脂肪肝轉中度纖維化 半年狂甩五公斤肥油 紅字消退中
2023/7/5何先生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進行體檢,檢查發現,肥胖指標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一年內從32上升到34.2,逼近重度肥胖35,甚至肝功能、血脂肪、血糖和尿酸也出現紅字,腹部超音波則發現了重度脂肪肝,連肝纖維掃描出現中度肝纖維化
「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精雕塑型 乳癌切除乳房重建後 猶勝癌前之美的關鍵 術後兩天即可外出 恢復美麗自信
2023/6/15李建智副院長強調,幫病人回到癌症以前,「恢復舊觀甚至更好」,是整形美容醫學的最終使命。而「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就是目前體雕手術中重要的一環,除了減少腫脹加速恢復期外,微創治療更可以減少疤痕產生。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每晚躺下溢刺酸火燒心 四旬男痛不欲生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 精準發現問題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埋線96小時無線監測 發現問題不在腸胃
2023/6/1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
冬天小心急性「腳中風」恐截肢命危!中國附醫搶救成功,臨床截肢率30%驟降至3%,成果榮登「國際血管學」醫學期刊
2022/12/15徐中和主任分析,張奶奶和郭伯伯,都是屬於急性「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常常是由於心房顫動, 導致血栓由心臟打出掉落到下肢動脈血管, 而突發急性阻塞。一般治療後,「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仍有20-30%。針對此重大疾病風險,中國附醫2016年成立了「24小時溶栓團隊」, 投入研究治療
談多囊性卵巢中醫調經
2022/10/2619歲的小涵,大學開始月經紊亂,經量也愈來愈少,到後來還會排卵期出血或是不規則點滴出血,婦產科就診後從超音波上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多囊卵巢症候群盛行率大約占育齡婦女8~13%,這些患者當中47%有月經稀發、19.2%是閉經的族群。根據目前的研究多囊性卵巢..
中西醫聯手照護過敏兒 擊退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2022/7/6秀秀從小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紅疹,搔抓嚴重影響睡眠,病情嚴重反覆一年多,106年媽媽帶著秀秀至中國附醫中醫兒科就診,經中醫師依據病童的病情採取中藥藥浴、濕敷配合口服中藥治療,並透過中西醫整合,同時於西醫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開立止癢的抗組織胺等治療藥物,中西醫合作照護,從內而外、標本兼治調理病童體質並解決皮膚問題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胃鏡縮胃減重手術!體外無創恢復快 術後隔天返回工作崗位
2022/5/25對於BMI 32.5以上且合併代謝及疾病的病人,建議接受減重手術的積極治療已是醫界共識,並已納入健保給付標準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張安迪醫師表示,透過「胃鏡縮胃手術」的方式進行減重治療,無需額外住院,且治療僅需約1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後隔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對治習慣性流產,中醫調理保孕到
2022/3/28一般而言,發生單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15%,連續兩次自發性流產的機率約為2%,而連續3次發生流產的機率為0.4~1%。目前臨床上大約只有 50%的患者可以確定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習慣性流產患者沒有確定診斷,對懷孕的媽媽跟其家庭都造成身心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