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五旬婦腰酸背痛又血尿 中醫大附醫「智形檢」 AI分析尿沈渣 十分鐘精準抓出「慢性腎絲球腎炎」
2023/11/158歲的蕭小姐,腰背酸痛持續了數週後,解尿時發現尿液混濁呈現深褐色(血尿),隨即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腎臟科郭慧亮主任門診尋求診療,郭慧亮主任安排三項常規檢查:在腹部超音波以及尿液病理細胞檢查等兩項檢查,未發現異常,而在尿液常規檢驗中,發現潛血3+、尿蛋白2+、白血球酯酶1+等三數值異常(正常值皆為負),需再做「腎臟穿刺檢查」,以釐清蕭小姐罹患究竟為腎炎,或泌尿道感染。
中醫藥的癌症治療面面觀
2023/8/25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隨症醫療的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現在認為癌症治療應結合多面向的專業,才能讓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健保的統計,成人癌症約有3成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6成。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多面向的介入,協助病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近七旬長者罹罕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病情不定轉憂鬱 經顱磁刺激術挽救大腦 樂觀積極治療 重啟正向人生
2023/5/469歲的林女士五年前出現左側肢體僵硬、顫抖,以及走路不穩、容易跌倒的狀況,家人原來以為只是老化,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竟發現林女士罹患罕見疾病-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抗藥性病菌死亡威脅?2050年將超越癌症!中國附醫周德陽院長 受邀HIMSS 專題主講 分享全球「智抗菌平台」智慧醫療成果
2022/10/1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打擊日益氾濫的超級細菌感染問題,創設的智抗菌平台(Intelligent Anti-Microbial System (iAMS) )」,獲得全球重量級醫療機構高度重視。周德陽院長指出,醫院內感染超級病毒與病菌問題,儼然成為全球公衛的重大挑戰,據統計,亞太地區院內感染病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
試管嬰兒療程中,選擇新鮮胚胎植入還是冷凍胚胎植入,那一種比較好?
2022/6/7為了鼓勵生育,政府自去年七月開始給予不孕患者補助試管嬰兒治療的費用,加惠許多身受不孕之苦的夫妻。在試管嬰兒的治療週期中,取卵後的三到五天,通常會有多個胚胎形成,在這個時候,患者可以選擇將新鮮的胚胎植入子宮內,但是有些患者卻需要把胚胎全部冷凍...
「吃不下、便不通」 竟是大腸癌腸阻塞!別擔心金屬支架助暢通
2022/2/16一旦出現飯後容易腹脹、食慾減退,排便不順等症狀,小心可能是大腸癌警訊!60歲的賴女士為上班族,1個多禮拜前發生連續多天沒有排氣、排便,甚至因腹部鼓脹嚴重導致走路困難,她先到急診就診,腹部電腦斷層懷疑,因為大腸腫瘤造成大腸阻塞,引起「吃不下、便不通」,需緊急治療。
糖尿病「針」的不用怕!長效胰島素合併GLP-1促效劑助控制血糖與體重
2021/10/1362歲糖尿病友一日四次胰島素注射,反覆挨針與施打速效胰島素後小腿抽筋疼痛的罕見副作用,讓她抗拒施打。中國附醫新陳代謝科郭佳茵醫師改以口服藥合併長效胰島素合併GLP-1受體的促效劑,一天僅需注射一次,解決長期困擾並抑制食欲,體重控制也相較顯著進步
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2021/7/16鹽份控管很重要,建議心衰竭病友,每日限鹽3-5公克 每日均衡飲食,且不加調味料的含鈉 量約為451~501毫克(約1公克鹽),因此,建議病友應儘量避免額外調味料的使用,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等,並避免醃漬類食物,例如:醬瓜、臘肉等,少喝湯汁。
異位性皮膚炎之藥物治療
2021/6/3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皮膚屏障保濕功能異常而造成乾燥、發炎等症狀,是一種反覆發作又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約有一半的小朋友會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究竟異位性皮膚炎怎麼辦呢?
五月五,慶端午!
2021/5/24現代富人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也多屬痰濕體質,體內的濕氣夾雜外來的溼氣,就如同一個大蒸鍋,讓人食慾不振,胃腸悶脹,倦懶乏力,皮膚溼疹發作,所以如何祛濕清熱則是端午佳節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