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眼睛可提供良好的視力,對生活品質有極大影響,而眼睛健康與否,營養是重要的關鍵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公布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如下:未矯正的屈光不正(43%)、白內障(33%)、青光眼(2%)、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另有18%的病因不確定。至於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為白內障(51%)、青光眼(8%)、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5%)、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病因未確定(21%)。其中的白內障與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正困擾著無數長者。
兩大眼疾威脅無數年長者的視力
白內障的形成,多與老化和營養不良(如:飲食中欠缺類胡蘿蔔素)有關。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則好發於65歲以上,可分為乾性(萎縮)和濕性(新生血管或滲出)兩種,大多數病人是以乾性(萎縮)開始,其中約有20%會緩慢進展為濕性,濕性會導致新生的脆弱血管在黃斑部滲漏,造成黃斑部損傷而視力降低,嚴重時會導致失明。
據估計,到了2020年,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患者在英國將增加1/3,在美國則增加50%,並且預計在未來10-15年內,白內障與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患者在老年人口中都將急劇增加。
從食物中攝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目前已知,氧化壓力、衰老和吸菸,都會引起白內障和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在我們每天必須攝取的營養素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均為有效的抗氧化劑,研究發現,每日攝取約6毫克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降低罹患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風險,血液中若有較高含量的玉米黃素亦可降低罹患白內障的機率。那麼大家是否應該經常攝取相關食物來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以維護眼睛的健康呢?國際期刊《營養》(Nutrients)曾對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類胡蘿蔔素的食物來源、生物利用率,以及與眼睛健康有關的生理效應都有詳細說明。
在自然界中,已經分離出超過600種的類胡蘿蔔素,但在人類的血清和組織中檢測到的類胡蘿蔔素只有大約40種,包括葉黃素(20%)、番茄紅素(20%)、b-胡蘿蔔素(10%)、b-隱黃素(8%)、a-胡蘿蔔素(6%)和玉米黃素(3%)。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主要的膳食類胡蘿蔔素,可存在於視網膜保護黃斑部免受藍光的傷害,且能改善視覺敏銳度和清除有害的自由基。
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綠葉蔬菜中最常見的葉黃素,主要食物來源為羽衣甘藍、菠菜、青花菜、豌豆、萵苣和蛋黃(表1)。在綠色蔬菜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範圍為每100公克中約12-63微克(μg),含量最高的是羽衣甘藍,而在橙黃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比例約為0.1-1.4%,小麥製成的麵包中亦含有少量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雞蛋黃是兩種營養素最好的來源
與水果和蔬菜相比,雞蛋黃被認為是更好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來源,由於雞蛋中的脂肪含量高,其生物利用率也相對提高。每顆雞蛋黃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平均約為292±117μg,比一般麵條多出6倍。b-隱黃素是一種維生素A原,可見於玉米、橘子、桃子、木瓜、西瓜和蛋黃。穀物中常見的類胡蘿蔔素是a和b-胡蘿蔔素、b-隱黃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藉由食物攝取的類胡蘿蔔素必須能夠輸送到血液中,才能發揮作用,但因類胡蘿蔔素可溶於脂肪卻不溶於水,因此最好是選用新鮮的蔬果和穀物,並在烹調時用些許油脂拌炒。如果是打成蔬果汁,飯後飲用的吸收效果會更好。
色彩繽紛的飲食讓你眼前一亮
在全球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已確定透過飲食可以延緩白內障和與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形成,美國眼科研究中心更指出,攝取足量的類胡蘿蔔素,特別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夠降低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風險。
雖然白內障和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的形成的機制尚未完全確立,但是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老化(50歲以上)是主因之一,其他因素還包括長期過度接觸紫外線和藍光、氧化壓力所產生的氧化自由基與環境因素等等,白內障的高發生率也與貧困及營養不良有關,種族亦為影響因子,黑人的發病率是白人的4倍。芬蘭的一項研究指出,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降低年長者罹患白內障的風險約41%。
快樂晚年需要有良好視力相伴,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中應注重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攝取,對於保護眼睛來說,它們絕對是不能缺乏的營養素。讓飲食中充滿各種綠色、黃色或橙色的食物,例如高麗菜、菠菜、豌豆、萵苣、玉米、胡蘿蔔、橙╱黃辣椒和雞蛋等等,只要持之以恆,必有助於眼前一「亮」。
參考資料:
1.Nutrients 2013, 5, 1169-1185; doi:10.3390/nu5041169
2.Eur J Nutr (2017) 56:2013–2027; DOI 10.1007/s00394-017-1406-2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