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纖維化間質性肺部疾病,俗稱「菜瓜布肺」。由於肺間質的廣泛纖維化,使肺組織增厚而喪失氧氣交換的能力,是一種不可逆轉且會致命的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
特發性肺纖維化好發的年齡層是50-70歲以上,早期症狀為乾咳及呼吸急促,症狀很像是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延誤治療時機。此病預後不良(大部分存活期的中位數為2.5-3.5 年),患者即使能夠早期治療,存活期的中位數一般也僅約5年。根據2015年健保統計,臺灣成年人的發生率每10萬人約1.6人,據此推估,國內至少有超過400名患者,但實際數字恐會更多。
特發性肺纖維化有幾個潛在的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接觸金屬或木屑、長期使用抗憂鬱藥、肺部病毒感染、胃酸逆流、糖尿病等。日本過去有研究指出,經常攝取魚類與降低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有顯著相關。另在許多研究中發現,魚類及脂肪酸的攝取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但研究結果不太一致。澳大利亞的病例對照研究則顯示,孩童經常食用油質含量高的魚可降低哮喘的風險,但在以成人為對象的研究中,卻發現n-3脂肪酸的攝取和哮喘沒有關聯。日本有關哮喘的流行病學發現,每週吃1-2次魚的學生比每月只吃1-2次魚的學生,更能預防氣喘發生。
有關食物脂肪與特發性肺纖維化
此外,荷蘭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指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油酸的攝取量,與慢性非特異性肺部疾病風險的增加呈顯著反比,亦即攝取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油酸,可降低慢性非特異性肺部疾病的發生。臺灣地區的青少年健康調查顯示,飽和脂肪酸攝取量與哮喘的發生率增加有顯著相關,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則與哮喘發生率呈反比關係。
《國際結核病與肺部疾病》雜誌(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於2006年也發表了飲食中特定類型的脂肪酸、膽固醇、肉類攝取與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相關性。這篇研究以40歲以上,過去2年被診斷出有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為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飲食調查並分析飲食中所含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n-6多元不飽 和脂肪酸、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肉類攝取量與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關係。結果發現,經常攝取飽和脂肪酸和過量肉類,會增加罹患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但是攝取膽固醇、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魚、蛋和奶製品,與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無顯著相關,不會使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罹病率上升。
日常三餐要注意油脂的選擇
因此,大家平日飲食應該注重脂肪酸的種類,肉類攝取量也要適當。含有各種脂肪酸的食用油及食物來源如下:
原則上,要盡量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動物性脂肪與肥肉,而肉類攝取每餐以2份為宜(1份肉類為1兩,約3根手指大小,或2湯匙肉絲)。平常用油可以選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苦茶油,每週也可以攝取1-2份富含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鮭魚、鮪魚或鯖魚,以降低罹患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
參考資料: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10(3):333–339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