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正子斷層造影檢查 偵測癌症明察秋毫
2019/10/25正子斷層造影檢查所使用的藥物為放射性同位素氟-18標誌的去氧葡萄糖(18FFDG),是一種類似葡萄糖的分子,和俗稱的顯影劑不同,藥物本身近似體內原有的可代謝物質,所以幾乎不具任何危險,不像顯影劑可能會引發過敏及傷害腎功能。
預防黃斑部病變 護眼大將:葉黃素
2019/10/2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中央部位退化的疾病。患者會漸漸發現有視物模糊變形、看直線扭曲等現象,發展到最後可能失明。黃斑部病變通常是兩側發作,單眼喪失視力的年齡平均是65歲,以後每年約有12%的人另一眼也受到侵犯,到了70歲...
出國健康沒煩惱 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
2019/10/1慢性疾病病人出國旅遊前,應注意以下問題,參與此次旅遊行程是否對自身健康狀況安全?慢性疾病用藥是否攜帶足夠?有無準備可能需要的備用藥物(如感冒藥)?長時間的國外旅遊,是否需要醫師協助開立目前的診斷證明,及使用的藥物名稱,隨身攜帶相關證明,以備不時之需?
千面憂鬱症 萬般不適藏本心
2019/9/27儘管憂鬱症有如此高的盛行率和死亡率,並會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但令人意外的是,接受適當治療的患者竟然少於1/10。憂鬱症很少被正確診斷及治療的原因很多...
低血糖藏風暴 可別不當一回事
2019/9/20低血糖往往是急性而突然發生的,也曾有病人詢問:「我沒有糖尿病,但開車時會突然頭暈、覺得很餓甚至還發抖,後來趕快吃顆糖果就好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呀?」許多人以為低血糖症狀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注意,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機會面對這種狀況。
卿須憐我我憐卿 器官移植「受贈者」和「捐贈者」的社會心理狀態和精神醫學評估
2019/9/18移植協調員來電,請我和社工師儘快為一對劉姓夫婦進行「換腎前『受贈者』和『捐贈者』社會心理狀態和精神醫學評估」。劉先生為腎臟受贈候選人,因罹患末期腎病,自一年半前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生命的結束 不是故事的結局~生命接線員
2019/9/16「器官移植協調員」是個鮮為人知的職業,只要有器官移植的字眼就是我的工作,內容包山包海,但是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器官捐贈,一旦有潛在的器官捐贈者出現,就是長期抗戰的開始。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是控制血糖的萬靈丹
2019/9/12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醣類代謝的疾病,1921年胰島素被發現之前,採用低碳水化合物和飢餓飲食是常規的飲食治療方式。1930-1960年,許多專家持續建議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因此大多數糖尿病患都採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
35歲女糖尿病洗腎多年 「胰臟移植」救腎 重獲新生
2019/8/2835歲的林小姐是第一型糖尿病友,因併發視網膜病變和腎病變必須洗腎,樂觀面對的她,不僅覓得好丈夫,妹妹也在去年捐腎給她,更在今年讓她等到胰臟移植,重獲新生,術後已不用打胰島素。
戰勝勃起障礙 重振雄風在此一舉
2019/8/26有人說性功能是男性的第二生命,一旦罹患性功能障礙,不但會帶給個人很大的困擾,甚至會造成整個家庭的問題。更糟的是,這個問題往往讓人難以啟齒,患者或許就連對醫師都不好意思提起,因諱疾忌醫,致使無法及時採取正確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