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腸造口病人如何安心旅遊 ?
2019/10/7擁有造口的病人,當然是可以去旅行的,尤其是造口的病人如果能常走出戶外,與大眾接觸,可以感受到自己重回健康的身心,對自己的自信是很有幫助的。當然要出外旅行前,一定要先把造口相關...
透析病人旅遊應注意什麼?
2019/10/4透析病人需限制攝取水分,應避免到太炎熱的地方,以免喝了太多的水分,造成肺水腫,因此應挑選旅遊地點相較涼爽的季節前往。長年溫度很高或很低的地區,建議不要列入規劃中。
出國健康沒煩惱 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
2019/10/1慢性疾病病人出國旅遊前,應注意以下問題,參與此次旅遊行程是否對自身健康狀況安全?慢性疾病用藥是否攜帶足夠?有無準備可能需要的備用藥物(如感冒藥)?長時間的國外旅遊,是否需要醫師協助開立目前的診斷證明,及使用的藥物名稱,隨身攜帶相關證明,以備不時之需?
用餐後膽絞痛 膽結石爆警訊
2019/8/13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膽汁組成成分比例改變,例如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和卵磷脂比例失調,膽固醇呈現過度飽和狀態,進而形成結晶並演變成結石。另外,膽結石形成的前提條件是膽泥生成,如果膽囊長時間未受刺激而收縮,或者膽汁排空不完全,導致膽汁一直停留...
腹膜炎難纏 兩大族群要提高警惕
2019/7/22腹膜炎的主要表現是腹痛及發燒畏寒,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腹瀉或是便祕等輕微腸胃不適的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喘促、寡尿、低血壓,甚至休克死亡。誘發腹膜炎的病因包括腹內臟器的急
腹瀉原因多 別讓腸胃不開心
2019/7/15根據統計,腸躁症的盛行率約3-22%,有些文獻指出年輕人的發生率比較高。腸躁症又可分為便祕型、腹瀉型與混合型,患者會有反覆便祕(便祕型)或腹瀉(腹瀉型)的症狀,而混合型的腸躁症患者則是間隔一段時間交替出現便祕或腹瀉。
以愛傳承,延續生命 淺談器官移植治療用藥
2019/7/10器官移植對於末期器官衰竭的病人而言,確是生命延續的曙光。但器官移植僅能視為一種治療手段,而非治癒疾病的方法,從術前術後的評估,到器官置換後所帶來的好處與長期免疫抑制劑所造成的風險都是並存的。因此,並非所有器官衰竭的病人都適合接受器官移植。
給癌症患者們治療期間的飲食建議
2019/7/10每當在病房向癌症病人進行飲食衛教,常有患者或家屬詢問「要吃什麼才有營養?」「飲食要注意什麼?」 「這個可以吃嗎?那個可以吃嗎?」對於日常飲食充滿疑慮,不知怎麼吃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