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中醫藥的癌症治療面面觀
2023/8/25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隨症醫療的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現在認為癌症治療應結合多面向的專業,才能讓病友在治療的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健保的統計,成人癌症約有3成會尋求中醫治療,兒童癌症則高達6成。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多面向的介入,協助病人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甲狀腺亢進超折騰 1個半月暴瘦14公斤 中西醫治療成功逆轉正常 無須再用藥
2023/8/3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黃升騰主任指出,甲狀腺亢進多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往往容易反復發作。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很多,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也就是葛瑞夫氏病(Grave Disease),好發年齡在20歲-40歲,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的4至5倍。甲亢高危險群,多有家族病史、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在台灣,2010年報告的甲亢發生率為千分之3.7,估計台灣約8.5萬人罹患甲亢
後新冠孩童經常猛咳、發燒、胸好痛 小心免疫力出現「負債海嘯」 中西醫師聯合傳授「L•O•V•E四法寶」 精準照護心愛小寶貝
2023/3/29歲的小恩(化名)曾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小恩經常覺得胸悶胸痛,運動常覺得心跳很快、晚上睡覺還時常聽到自己的心臟在跳而睡不著,經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賴琬郁主任把脈診察後發現小恩有結代脈(心律不整脈象),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聯合兒童心臟科安排檢查,檢查無其他特殊異常,後續搭配中藥與雷射針灸,
試管療程反覆失敗?搭配中醫調養,好孕事半功倍
2022/11/3臨床上常見許多患者在多次試管療程失敗後,跑來尋求中醫輔助,有些是反覆取卵顆數仍不夠,每次能取的卵顆數太少、甚至取不到卵;有些是取卵後顆數雖夠,但品質不好,能使用的卵不多;有些是胚胎受精後,碎片或型態不佳,影響著床機率;有些胚胎品質雖好...
徹底治療更年期崩漏3良方
2022/10/27進入更年期後,卵巢的功能逐漸衰退,卵巢內卵泡的發育能力降低,對腦下垂體的反饋作用減弱,分泌雌激素的量逐漸減少。此時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促卵泡生成激素和促黃體激素,此時雖仍有月經週期,但是無排卵性周期增多,並最終停止排卵。
染疫後爆瘦10公斤好嚇人!中西醫合治 拯救七旬阿姨「新冠後肌少症」
2022/9/1470歲吳阿姨確診新冠肺炎後,容易咳嗽、胸悶易喘,呼吸道發炎症狀持續不退,更在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典型的肌少症現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體力也變差。吳阿姨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門診尋求治療後,吳阿姨不僅咳嗽解除,呼吸道發炎症狀緩解,流失的肌力也逐漸回復。
當巧克力囊腫遇上近更年期》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種種不適中醫幫妳緩解
2022/9/7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出現、生長、浸潤,繼而造成疼痛(初潮後一段時間無痛經,後來出現痛經且愈來愈嚴重)、產生不孕、結節,或包塊等症狀。若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稱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內,就會形成巧克力囊腫,影響約5~15%的育齡婦女和高達35...
立秋養生法
2022/8/5秋天屬肺,肺主一身之氣,肺五行屬金,最怕火熱痰濕,影響它的宣發肅降。在立秋之前,在暑濕明顯的時候,環境悶熱潮濕,容易影響人體「氣」的運作,熱無法適時排除,出現中暑的表現;因此,適當選用當季瓜果,如冬瓜、絲瓜、瓢瓜、苦瓜、綠豆、薏苡仁等做湯...
長新冠後遺症 中醫can help!
2022/7/2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賴香君醫師及歐世宸醫師,受邀發表關於長新冠及疫苗後遺症的中醫治療。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統計,疲倦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長期症狀,此外,神經精神後遺症也是很常被提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