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長新冠後遺症 中醫can help!
2022/7/2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賴香君醫師及歐世宸醫師,受邀發表關於長新冠及疫苗後遺症的中醫治療。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統計,疲倦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長期症狀,此外,神經精神後遺症也是很常被提及的現象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達文西手術治療大腸癌第三期 術後順利出院與家人團聚
2022/5/1867歲黃先生因為解血便和大便習慣改變,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奕彰醫師門診求助,經檢查是大腸癌第三期。與醫師討論後黃先生選擇接受達文西手術,過程順利,術後回診病人傷口恢復良好。第四代達文西手術系統,和上一代相比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縮胃繞腸手術治療糖尿病 52歲婦成功減重又控糖 重回少女身材
2022/1/1252歲的全小姐罹患糖尿病三年,每天須服用大量血糖藥物,但血糖仍無法穩定的控制,甚至多次在工作時出現頭暈、昏倒的情形。現在減重代謝手術有了更好的選擇!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於今年度榮獲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的「縮胃繞腸」手術,不僅能大幅下降過去胃繞道手術帶來的傾倒症及胃腸接口潰瘍等等後遺症
憂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剖析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
2021/7/16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的比例是每百萬人中 14.7 人,是罕見之併發症,而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之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施打疫苗引起之併發症
孩子平衡變差、容易跌倒,是有感覺統合障礙嗎?
2021/7/2造成孩子跌倒、平衡變差的原因有很多,尤其小小孩子無法明確指出疼痛,更容易被輕忽而延誤孩子治療的黃金時機。該如何判斷孩子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肌肉、骨骼、神經等發育問題?復健科醫生這樣說⋯⋯
戒不掉的檳榔 透視紅唇族的身心危機
2021/5/6根據統計,嚼食檳榔的臺灣男性最終會演變成檳榔依賴的比率為42%,女性則為45.1%(DSM-IV與ICD-10的比率一致)。以檳榔的成癮性以及對人類口腔黏膜的致癌性,要預防口腔癌,「檳榔成癮」的問題亟需大家重視。
針灸輔助不孕症治療
2021/2/25台灣的臨床統計則發現,國內不孕症比例約10~15%,也就是說,每7對夫妻就可能有1對不孕。於2015年開始由中醫師全國聯合會提出的「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劃」公告施行,至今已邁入第5年,服務人數也已經從初期3100多人,成長到去年高達6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