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洗腎不用跑醫院 居家血液透析AI監測 六旬長者能工作更健康
2023/5/17自108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發展出遠端監控系統,病人在家透析時,透析機運轉訊息經由網路傳回醫院,醫院的接收主機上安裝AI過濾危險訊息,醫療團隊可以同步監控病人在家中進行血液透析的狀況,可有效維護病人安全,並做為改善處方的依據。
胃鏡縮胃減重手術!體外無創恢復快 術後隔天返回工作崗位
2022/5/25對於BMI 32.5以上且合併代謝及疾病的病人,建議接受減重手術的積極治療已是醫界共識,並已納入健保給付標準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張安迪醫師表示,透過「胃鏡縮胃手術」的方式進行減重治療,無需額外住院,且治療僅需約1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後隔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鉀」攝取量與中風風險
2021/2/2590%的腦中風能透過危險因子管理得宜有效預防腦中風,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之外,90%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肥胖、高血脂症、長期抽菸、酗酒,這些危險因子當中以「飲食」在中風病因學中發揮...
腎臟保健大補帖
2021/1/25人有兩個腎臟,位於後腰部脊椎兩側,外形就如蠶豆般,每個腎臟約1個拳頭大。腎臟組織的基本單位是腎元,由腎絲球及腎小管組成,而1個腎臟大約有100萬個腎元。腎元會將廢物、水分及電解質過濾,成為尿液。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運動處方箋
2020/12/9腰痠腿軟,上下樓梯唉唉叫,幾乎是每個長輩的寫照,中醫理論「腎主骨」,由於鈣、磷、維他命D的代謝異常,在慢性腎臟病患骨質疏鬆、骨折發生率更高。已經透析的患者,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是還未透析患者的四倍,一年內有甚至有高達六成的死亡率。
腎臟亮紅燈 中藥忙救援
2020/4/17年歲漸長,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如果又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卻控制不良,或是有腎絲球腎炎、誤用止痛藥物等情況,極易轉變為慢性腎臟病,不但加速腎臟功能的惡化,到了最後,甚至需要洗腎治療。臨床上,這樣的病人屢見不鮮。
洗腎王國的另一個選擇~腎臟移植
2019/9/27根據2017年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報告,台灣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盛行率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腎臟替代療法可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
控制高血壓 遠離腦中風
2019/5/14高血壓的定義是血壓高於140/90毫米汞柱(mmHg)。臺灣約有430萬人罹患高血壓,但近半數的患者根本不知自己已有高血壓。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沒有高血壓者的2.4倍。根據統計,8成的初次腦中風、7成的初次心肌梗塞與...
腎臟功能無恙否?數字說話了
2019/2/13每個正常的腎臟含有50萬-100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排除毒素。隨著老化或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對腎臟的負面影響,有功能的腎絲球數量會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