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後新冠孩童經常猛咳、發燒、胸好痛 小心免疫力出現「負債海嘯」 中西醫師聯合傳授「L•O•V•E四法寶」 精準照護心愛小寶貝
2023/3/29歲的小恩(化名)曾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小恩經常覺得胸悶胸痛,運動常覺得心跳很快、晚上睡覺還時常聽到自己的心臟在跳而睡不著,經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賴琬郁主任把脈診察後發現小恩有結代脈(心律不整脈象),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聯合兒童心臟科安排檢查,檢查無其他特殊異常,後續搭配中藥與雷射針灸,
75歲阿伯起床胸悶心悸,冠動脈阻塞高達99%!「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 及時介入治療倖免於難
2022/12/2975歲陳伯伯平日生活習慣良好,有高血壓病史,有天起床時忽然感覺胸悶心悸,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到中國附醫尋求協助,經消化內科再轉介到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吳宏彬醫師建議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血管狀態,運動心電圖顯示陳伯伯運動最大心跳每分鐘139下,ST段輕度下降呈現缺氧,依傳統人工判讀與風險因子評估僅為冠狀動脈中度風險
談多囊性卵巢中醫調經
2022/10/2619歲的小涵,大學開始月經紊亂,經量也愈來愈少,到後來還會排卵期出血或是不規則點滴出血,婦產科就診後從超音波上診斷為多囊性卵巢。多囊卵巢症候群盛行率大約占育齡婦女8~13%,這些患者當中47%有月經稀發、19.2%是閉經的族群。根據目前的研究多囊性卵巢..
染疫後爆瘦10公斤好嚇人!中西醫合治 拯救七旬阿姨「新冠後肌少症」
2022/9/1470歲吳阿姨確診新冠肺炎後,容易咳嗽、胸悶易喘,呼吸道發炎症狀持續不退,更在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典型的肌少症現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體力也變差。吳阿姨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門診尋求治療後,吳阿姨不僅咳嗽解除,呼吸道發炎症狀緩解,流失的肌力也逐漸回復。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產後惡露不絕3大類 中醫調養治療有良方
2022/3/21產後時期也稱為「產褥期」,是指產婦分娩後與懷孕有關的生理變化恢復到非懷孕狀態的時間,通常為期6~8週。惡露是指胎盤分離後,蛻膜的基礎部分保留下來,蛻膜分為兩層:表層脫落,深層則再生為新的子宮內膜。
中醫養胃,讓你擁有好胃好眠
2021/9/23對於胃潰瘍伴隨失眠患者,中醫以調養腸胃為主,對於壓力型患者以疏肝和胃為主;飲食失節患者則以消食、化痰濕為目標;針對脾胃虛寒者,則以健脾養胃為主。此外會再加上有修復胃黏膜功能的中藥如:白芨等,以及養心安神的中藥共同調理,使患者整體狀況獲得改善。
產後哺乳大不易?中醫助妳增加乳汁、暢通乳腺
2021/7/13母乳是初生寶寶最棒最合適的食物!親餵的媽咪享受與寶寶的親密接觸;將母乳擠出瓶餵的媽咪,看著自己製造的”便當”也常常充滿成就感。一般情況下,產後泌乳量會漸漸增加,營養狀況良好的媽咪一天平均可泌乳600~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