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 結合健保治療膝關節
2022/5/470歲婦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今(111)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林女士於4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並於術後第2日即返家休養
體外震波治療
2022/3/29體外震波治療最早是應用在腎臟結石的處理,是非侵襲性且安全有效的治療,後來體外震波治療被廣泛應用在骨骼肌肉肌腱韌帶疾病的治療,顯示出其優異顯著的療效。除此之外,近年來不斷有生物實驗及臨床報告指出,體外震波治療能改善周邊神經病變,如糖尿病引起的去髓鞘性足部疼痛,甚至在改善糖尿病足傷口癒合方面有明顯幫助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50歲男重拾小白球揮桿樂趣
2021/12/22陳賢德主任說,中國附醫骨科部與長聖國際生技合作執行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目前已有28例進入治療療程,其中有16例完成兩次完整治療,短期的治療效果顯著,在疼痛指數及WOMAC關節炎指數均有顯著的改善
疫情期間頸痛患者增加 改良式針灸「浮針」舒緩頸部不適
2021/8/11台中38歲紀小姐因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頸椎椎間盤突出,使上肢肌肉緊繃有時還會出現酸麻現象,甚至影響到睡眠。經由西醫檢查,確定是頸椎的小面關節炎,最後藉由改良型針灸「浮針」症狀得到改善。 中醫傷科黃敬軒主任說浮針是改良型的新式針灸...
淺談COVID-19 新冠肺炎之藥物治療
2021/4/12近來疫情正在迅速擴散,COVID-19病人以成人為主。潛伏期通常在暴露後14天內,大多數情況發生在暴露後約4至5天。其臨床特徵:少部分病人無症狀感染,目前已知主要表現為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和胸部影像學上雙側浸潤,肺炎似乎是最常見的嚴重感染表現。
MAKO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傷口小疼痛少住院天數少
2021/2/24台中77歲男患者表示10年前右膝曾接受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時間長、傷口疼痛且術後需要接受數個月的復健治療,影響生活品質。經許弘昌副院長使用新式機器人手臂_MAKOplasty置換左膝關節,病人術後即可下床,病人表示術後疼痛感明顯降低,活動角度較傳統手術大,最重要的是不需天天往復健科報到...
退化性關節炎疼痛難行 微創關節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2021/1/862歲的魏女士,受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先前曾於他院接受關節鏡手術,未見明顯改善;輾轉接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李光申副院長的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術後2-3天即能使用助行器行走自如,術後不滿五天即能出院。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右膝關節炎引起的疼痛不適已...
癌症剋星新曙光 多元細胞治療新利器
2020/12/16中國附醫積極發展多元性細胞治療提供病人選擇,尤其對第四期癌症病患更是一線生機!樹突細胞(DC)治療八大惡性腫瘤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一至二級低度膠質細胞瘤和第三級高度惡性膠質瘤、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等八種癌症)
預防洗腎,你可以做什麼?
2020/11/4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需要壞到一定的程度才產生一些症狀,例如小便有泡泡、水腫等等,這些症狀對生活作息沒有太大的影響,也就容易被患者忽略。許多患者都是健檢時發現腎功能變差,卻覺得身體都好好的,不覺得有生病的感覺而忽略這個警訊。
蔡長海董事長領導校院生技發展
2020/7/22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博士表示,台灣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和現代科技,中國醫大秉持醫學大學及醫療機構的專業角色與醫療使命,責無旁貸的肩負起防疫與醫療責任,學研界、醫界、產業界應攜手合作,透過現代科技,發展人工智慧(AI)醫療,為防疫、醫療、健康照護等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