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打籃球跨步轉身 聽到「啪」前十字韌帶斷裂怎辦?微創重建再織籃球夢
2022/8/31熱愛籃球運動的施先生,37歲時在一次籃球比賽中,一個跨步轉向的動作不慎扭傷右膝,當下聽到啪的一聲,關節立即腫脹起來,隨後就直接被抬出場至診所處置,但兩週後,他又在比賽中搶籃板腳落地時,再次扭傷右膝。施先生前往亞洲大學附設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為前十字韌帶斷裂,並轉診至中國附醫骨科部謝尚霖醫師診治
坐骨神經痛!微創手術治療 走路不再怕「觸電」
2022/8/1731歲的賴小姐因運動傷害,造成長期左側坐骨神經痛問題,無法久站、久坐,甚至從腰到腳底都出現痠麻感,經一般民俗推拿、中醫、復健皆無明顯改善,賴小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劉東桓醫師,並接受精準微創手術-經皮腰椎擴孔神經解離,術後約半小時即可
長新冠後遺症 中醫can help!
2022/7/20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賴香君醫師及歐世宸醫師,受邀發表關於長新冠及疫苗後遺症的中醫治療。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根據台灣衛福部資料統計,疲倦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長期症狀,此外,神經精神後遺症也是很常被提及的現象
中西醫聯手照護過敏兒 擊退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2022/7/6秀秀從小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紅疹,搔抓嚴重影響睡眠,病情嚴重反覆一年多,106年媽媽帶著秀秀至中國附醫中醫兒科就診,經中醫師依據病童的病情採取中藥藥浴、濕敷配合口服中藥治療,並透過中西醫整合,同時於西醫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開立止癢的抗組織胺等治療藥物,中西醫合作照護,從內而外、標本兼治調理病童體質並解決皮膚問題
中西醫居家醫療照護 讓8旬失智嬤重拾語言能力
2022/6/2281歲張奶奶,四年前因為言語混亂逐漸加重,被診斷為失智症,隨病情進展,逐漸失去行為能力,無法應答,近三年無法言談,整日臥床,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整合中西醫師、護理師,加入照護團隊,提供醫療訪視、管路照護、居家針灸,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恢復認知功能,可和家人聊天唱歌,又恢復妙語如珠。中國附醫家庭醫學科林靖淳醫師和居家護理師林靜妤表示,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救人的雷射光-靜脈雷射
2022/5/16靜脈雷射的波長落在紅光區,在過去又稱為低能量生化雷射治療或氦氖雷射治療,是一種波長為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透過靜脈留置針侵入到血管內的照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疼痛與感染的風險。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體外震波治療
2022/3/29體外震波治療最早是應用在腎臟結石的處理,是非侵襲性且安全有效的治療,後來體外震波治療被廣泛應用在骨骼肌肉肌腱韌帶疾病的治療,顯示出其優異顯著的療效。除此之外,近年來不斷有生物實驗及臨床報告指出,體外震波治療能改善周邊神經病變,如糖尿病引起的去髓鞘性足部疼痛,甚至在改善糖尿病足傷口癒合方面有明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