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月圓人不圓 3原則健康過中秋
2022/9/8中秋節。大家除了藉此機會與家人團聚,帶著各地糕餅名產與親友們分享,中秋烤肉更成為許多家庭聚會的主要活動,對於飲食需要特別留意宜忌的病友們,總在忌口的自制與美食的誘惑之間兩難,以下提供3個原則供參考,讓中秋佳節過得健康又快樂!依據衛福部公布的「我的餐盤」建議「每餐水果拳頭大」
胃鏡縮胃減重手術!體外無創恢復快 術後隔天返回工作崗位
2022/5/25對於BMI 32.5以上且合併代謝及疾病的病人,建議接受減重手術的積極治療已是醫界共識,並已納入健保給付標準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張安迪醫師表示,透過「胃鏡縮胃手術」的方式進行減重治療,無需額外住院,且治療僅需約1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後隔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
自我評估「肌少肥胖症」 中醫調養增肌又減脂
2022/3/24肌少肥胖症顧名思義包含了「肌肉質量減少」與「肥胖」。一般人的肌肉量自青春期開始增加,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50歲之後更是以每年1∼2%的速率在流失。肌肉量減少理應讓人看起來消瘦,但肥胖伴隨的脂肪囤積填充了原本的空間,導致看似中等身材...
年節飲食怎麼吃?5大族群飲食控管小提醒
2022/1/26迎接新的一年,又到了與家人好友齊聚圍爐享受澎派大餐的時刻!農曆年圍爐傳統年菜,大魚大肉、少蔬果,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體重上升、肥胖等問題。另外,慢性病友在春節期間除了規律服藥,飲食控管也不能停,避免年後回診病情惡化,重要飲食管控小提醒...
健康輕盈火鍋小技巧
2021/11/29冷冽冬日,來碗暖暖熱湯,暖心又暖胃,是件多麼溫暖幸福的事呢!市售火鍋琳瑯滿目,吃到飽餐廳菜色多樣化讓人更食指大動,但又擔心過了個冬天體重又再度上升嗎?若能餐前選擇多多思考,記住下列五項技巧,體重維持絕對沒煩惱!
中醫產後消水腫,和大象腿說掰掰
2021/8/19懷孕期間血容量增加30~50%加上荷爾蒙的改變,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白蛋白下降、體內滲透壓下降,造成水分滯留於組織間隙,懷孕後期又更加明顯,增大的子宮會壓迫到身體的下腔靜脈及骨盆腔的靜脈,影響靜脈血回流不順,造成血液滯留。
五月五,慶端午!
2021/5/24現代富人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也多屬痰濕體質,體內的濕氣夾雜外來的溼氣,就如同一個大蒸鍋,讓人食慾不振,胃腸悶脹,倦懶乏力,皮膚溼疹發作,所以如何祛濕清熱則是端午佳節的大學問。
「鉀」攝取量與中風風險
2021/2/2590%的腦中風能透過危險因子管理得宜有效預防腦中風,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之外,90%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肥胖、高血脂症、長期抽菸、酗酒,這些危險因子當中以「飲食」在中風病因學中發揮...
腎臟保健大補帖
2021/1/25人有兩個腎臟,位於後腰部脊椎兩側,外形就如蠶豆般,每個腎臟約1個拳頭大。腎臟組織的基本單位是腎元,由腎絲球及腎小管組成,而1個腎臟大約有100萬個腎元。腎元會將廢物、水分及電解質過濾,成為尿液。
安全使用中藥,重視藥物不良反應
2021/1/19中醫師用來治療與預防疾病的藥材,稱為中藥。中藥自古以來,除了植物的草木果菜之外,還有動物類以及礦石類藥材。隨著現代對藥物的研究進展,部份弊大於利的中藥材已逐漸管制或禁用,例如:2003年11月3日起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